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青海省藏区 “四轮驱动”助力人才工作亮点纷呈

2018-10-24 15:07:18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西组宣


  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省州组织部长会议及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主动服从和服务全州重大战略任务,通过“塑、引、聚、强”四轮驱动,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形成了多点发力、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破壁垒,政策保障塑人才

  在牢固树立“人才强州”战略思想,确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的同时,海西州实施更加积极、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措施,建立培养、选拔、引进、管理、使用的人才发展制度体系,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新政。形成了以《海西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为统领,《海西州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十三五”期间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方案》《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省外柴达木人才智力储用库及汇集中心建设方案》《海西州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联盟方案》6项人才新政为承载, 《海西州人才工作“伯乐奖”评选奖励办法》《海西州农牧区实用(乡土)人才培养办法》《海西州支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岗创办(领办)企业的实施意见》等20多项州、市县(行委)特色政策为配套的人才集成政策框架体系。与此同时,出台《海西州人才工作督办制度(试行)》,加大人才工作在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的赋分比重,促进各项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在海西落地生根。全州现有各类人才2125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8317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399人。

\

图片由海西州委组织部提供

  巧借力,围绕发展引人才

  海西州坚持人才发展与实施重大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聚焦国家和全省、全州重大发展战略,围绕“五个千”产业集群、优势产业和优先发展项目,瞄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盐湖资源开发、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研究制定加强培育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与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机制,确保人才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相适应。

  同时,立足海西州四大传统产业和三大新兴产业,把院士工作站建设作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积极推进,全州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确定领衔人及核心专家成员46名。制定《海西州院士工作站运行管理暂行办法》,组建海西州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全州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事宜,推动院士工作站健康发展。院士创新团队在项目研发中与企业技术研发团队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合作,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项目更具战略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为海西经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广阔空间,院士工作站“智慧引擎”和“智囊团”作用逐步显现。

  如,成立钱学森沙产业基金会,开展绿色找矿大会战,循环经济资源重大技术攻关大会战,在盐湖、新能源、旅游、特色农牧业等优势领域举办国际展会和大型论坛,举办“国内知名专家走进柴达木科技服务” “清华之情、天空之镜”考察等活动。聘请王浩、郑绵平、何水法等30名院士及专家为经济、科技、旅游及文化顾问,努力让专家为海西发展提供多方面客观、专业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好专家参谋和智囊作用。

\

图片由海西州委组织部提供

  重服务,优化环境聚人才

  为了让引进人才留得住,海西州结合实际建立州、市(县、工委)财政共同投入保障机制,每年安排16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进培养各类人才的奖励、资助、补贴和人才工作的组织管理。明确规定重点科研项目1000万元、院士工作站补助60万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孵化器10至100万元的资金补助政策。

  同时,注重软环境建设,通过创建“名师名家”品牌、落实关怀关爱机制、定期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组织专家考察疗养和定期体检、讲好海西人才故事等方式,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才的关心重视。建立“绿色通道”服务机制,着力解决引进人才的人事关系、社会保障、住房安居、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

  以格尔木、乌兰县人才公寓建设为契机,实施“人才绿洲”服务中心建设,创新建立“1+2+N”综合服务模式,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关心专家人才身心健康,加强特殊一线岗位人才的医疗保健工作,组织开展专家休假疗养、健康体检等活动,增强高层次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截至目前,共投入190余万元组织47名高层次人次参加疗养、743人次参加体检。直面解决事业单位实行职称“评聘分离”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为全州131名已评未聘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兑现工资待遇,极大地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

\  

图片由海西州委组织部提供

  抓示范,多措并举强人才

  海西州坚持发展导向,按照因需培养的原则,为各领域、各行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以引进培养“高精尖缺”高端人才为重点,发挥中央和省上人才支持政策撬动作用,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人才7名、培养人才5名,落实支持经费510万元;实施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引进人才76名、培养人才51名、创新创业团队8个。海西州境内28名青海省“千人计划”入选人才,免申报全部纳入海西州“百人计划”引进培养范围。

  同时,在教育教学、蒙藏医疗、民族文化、企业创新等重点领域建立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20家,“金蓝领”企业技能人才工作室6家,为各领域专业人才从事课题研究、开展科研攻关、培养专业团队、推广技术成果搭建平台。

  实施党政人才专业素养提升计划、专业技术中端和初级人才培养项目,加强新型农牧民、乡土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全州每年培训党政人才2500人次、专业技术人才3000人次、高技能人才2000人次、农牧区实用人才6000余人次。借助援建平台,协调对口援建省市和单位选派一大批教育、卫生、科技等急需人才参加援青工作,引进省内外200多名专家开展短期服务任职、讲学指导、业务帮带、服务基层等活动,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带动和促进了本地干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素质提升。同时,海西州完善“创业培训指导+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示范引领带动”的“四创”工作模式,建设了7个孵化基地,打造出了“一街一园十点百地”青年创业品牌,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