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青海:理念措施“并进”保护湿地生态

2018-07-20 11:14: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赵凛松 罗云鹏


  “鸟类是最公正的‘环境评价师’。”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何玉邦19日说,青海湖是鱼鸟共生的湿地生态系统,目前在青海湖的鸟类已由1996年的164种增加到2017年的223种,约6万只水鸟在青海湖繁殖。

\
资料图:迁来青海湖越冬的大天鹅。 杨涛 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8日发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白皮书。

  白皮书说:“国家对青海省生态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13年起,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64亿元(人民币,下同),陆续实施了草原、森林和湿地等生态效益补偿类项目。为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有机结合,青海省推出生态公益管护员制度,每年安排补助资金8.8亿元。‘十二五’以来,青海省有62.23万户农牧民住房得到改善,162.4万人喝上洁净水,65万无电人口用上可靠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及水源涵养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青海每年向下游输送约600亿立方米优质水资源,黄河36.8%的水量来自青海。

  《2017年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青海境内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干流和黑河流域及内流河水质为优良,且连续十年达优,当地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超过95%,生态状况稳中向好。

  “青海省湿地面积为814.36万公顷,居中国首位,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青海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马建海介绍,目前青海正通过湿地生态补偿、退耕还湿、地形地貌修复等11项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碳汇功能以及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最近几年我们从青海西宁往西藏昌都跑长途货运,在路边经常可以看到狼、黑颈鹤、藏狐等。”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货运司机丁增说,“遇到野生动物时,也不会像以前按喇叭(惊扰)。”

  7月15日,青海藏区首个“牧民学校”在该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启动。“牧民学校”将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主体,全程采取参与式培训,培养牧民学员实操能力,使其能够在普及生态保护和有序的自我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

  青海省副省长田锦尘18日在白皮书发布会上说:“我们初步搭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规划体系、标准体系、管理制度体系、法律体系、人才培养体系。设立了‘一户一岗’的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广大农牧民由过去的自然索取者转向自然守护者。应该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已经得到了初步显现。”

  虽然近些年生态环保取得了很好成绩,但诸多挑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受全球变化影响,冰川退缩、冻土消融、灾害风险加大的威胁依然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

  青海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广大民众由原来的“要我保护”已经转变成为“我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