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美丽云南·穿越自然保护区】那山·那人·那牛群

2018-07-11 09:15:40   来源:云南日报   作者:陈创业 陈飞


\  
56岁的格茸见证了牛群和牧场的变迁。

\  
悠闲吃草的牦牛。

  白云悠悠,流水潺潺,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峰冰雪融化而成的两条河流(金妮与金妞)日夜流淌,孕育出一片水草丰美的高山草甸。对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叶日村的牧民格茸来说,这片草甸是白马雪山的厚赐。

  “我在白马雪山放牧20多年,以前村里家家养牛放牧,现在整个村子只有4个人还在放牧。”56岁的格茸见证了牛群和牧场的变迁。格茸所在的叶日村只是周边众多村庄的一个缩影,他们最初以放牧为生,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人们渐渐离开牛群,把牧场还给雪山。

  “叶日村和附近的村子处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而实验区是允许保留一定的科考实验、生态旅游和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的区域。”保护区管护局德钦分局局长肖林对记者说,自从白马雪山设立保护区后,当地牧民经历了从火烧树林扩大牧场到保护树林合理利用牧场的转变。“一方面是当地政府进行农业产业调整,从小麦、青稞等传统农作物种植转变为葡萄、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吸引了大量农民从放牧转行种田;另一方面是管护局的不懈努力,使得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当地村民心中。”肖林认为,当格茸这一代牧民老去,白马雪山的牧场也将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今年5月,格茸赶着家里仅有的22头牛来到金妮河谷的“白给伊拉”牧场,他将在这里度过5个月的牧民生活,一直到10月再赶着牛回家。格茸的妻子在家照顾80多岁的老母亲和6亩田地,两人还生育了4个孩子。“盖房子和孩子读书、结婚都是靠卖牛的收入。”以前,格茸一家的生计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牛群。

  而现在,除了牛群,格茸家的经济来源变得丰富起来。“家里的田地,除了小麦、玉米、青稞以外,还种着中药材、葡萄和核桃,每年7月至10月可以到山里挖松茸卖,再加上打零工的收入,零零碎碎加起来不比养牛差。”格茸家每年有4万多元的收入,如今的日子已经宽裕了很多。

  格茸的儿子在奔子栏镇的东竹林寺做喇嘛,大女儿在镇里当老师,小女儿在云南师范大学读书,只有二女儿和格茸在一起生活。“孩子们都读了书,享受了14年免费教育,不愿意放牧了。”格茸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牧场度过,陪伴他的除了牛群,就是酥油茶、糌粑和奶渣。“根据家里的分工,放牛就是我的工作。”但格茸只打算干到60岁就“退休”,对于是否“后继有人”,他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现在树多了,动物也多了,到处是青山绿水。不管以后来不来放牧,白马雪山都是我们的财富。”在格茸的心里,白马雪山就是“大拇哥”。他望向白云缠绕、庄严神圣的白马雪山,发自心底虔诚地感恩:“在山神的庇护下,牛羊在快乐地生长,所有的生命都可以把这里作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