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大道如虹坦途畅 铺就发展“腾飞路”

2018-06-04 09:30:09   来源:阿坝日报   作者:张康志 陈清友 罗尔基 桑木周


\

  航拍下如丝带飘舞的国省干线

\

  美丽的九道拐

  60年跨越,60年辉煌。一条条道路,逐渐成网;一条条公路在高原之巅架起,缩短着时空距离;一条条道路散射到壤巴拉各个角落;一辆辆汽车奔驰在杜柯河畔,货物通达四方……

  路,蕴含着新机遇;路,昭示着大发展。随着交通设施的上档升级,一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和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优势互补、功能完善的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

  60年的交通建设之变,铺就着壤巴拉腾飞之路。60年间,壤塘县历届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攻坚克难,把发展交通事业、加快路网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国道、通县路、乡村道,交通建设一通百通,打通了交通“通道”,做强了物流“产业”,筑牢了发展“根基”;客运、货运、物流,交通事业一马当先,实现了交通运输由瓶颈制约向快速提升的转变,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进程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县域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们坚信,在深入推进“四更壤塘”发展战略和建成“一城、两县、三地”征程中,壤塘的赶超发展之路必将拓展延伸,越走越宽广……

  数据看变化

  1958年建县初期,壤塘境内只有6条共118公里的古道(土路),4条共275公里的便道(山路),宽不到1米。

  截至2017年,随着壤塘县境内国道317线、壤班路改建等工程的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和阿两路、上南路环线建成通车,通往成都、青海、阿坝等地的立体式交通网全面构建,川、甘、青结合部的壤塘不再是“偏僻”的代言词。共建成294公里的国、省干线,34公里的县道,41公里的乡道,356.76公里的村道。目前,壤塘县已实现100%乡镇通畅,100%行政村通达,100%行政村通硬化路的3个100%的要求。

  “到成都500多公里路程,不堵车都要70小时。”说起以前的交通状况,壤塘县上了年纪的长者都记忆犹新,至今还是心中的梗。如今壤塘到成都、都江堰不再是“数天计划”,由“70小时”变成了“7小时”,时程的缩短是壤塘交通变迁的最好印证

  穿过高山、跨越峡谷。一条条宽广整洁的柏油马路蜿蜒向前,雄伟壮观。翻山越岭,蜿蜒曲折,一条条通村水泥公路盘旋而上,壮美如画。60年来,地处偏远的壤塘,不断探寻变“交通难”为“交通枢纽”。走进壤塘,透过一座座高楼大厦,一个个产业基地,截取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横截面,感受着交通网的铺设带给这里的是竞相发展的喜人态势。

  以60年的交通变迁奠基未来,壤塘凝心聚力、登高望远,已经绘制好全面进入到经济时代的发展蓝图!

  通衢之路——

  “3个100%” ,让百姓出行更轻松顺畅

  从县城到乡村,从峡谷到草原,从农区到牧区,交通网的触角延伸到壤巴拉的每个角落,给农牧民生产生活创造了便捷顺畅的出行条件。

  一条路,一头连着民生与民心,一头连着党委、政府的关心。五月中旬,穿梭在317国道上,宽畅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的水泥公路通往村村寨寨,各式车辆穿梭其间,阳光下,车窗里映露出幸福的笑容……

  1958年建县初期,壤塘境内只有6条共118公里的古道(土路),4条共275公里的便道(山路),宽不到1米。这些挨着悬崖绝壁的羊肠小路就是当时壤塘的交通主干道,没有一寸放心的公路,运输基本靠牛背马驮。

  “以前,每到一次成都,就好像经历了一次生死。”有着30年运输经历的班车师傅付长强回忆到。道路就像是挂在半山中的一条带子,车轮边就是高高的悬崖,加上路面凹凸不平,汽车在上面就和走钢丝一样,稍不注意就会跌入杜柯河。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在壤塘耳熟能详的一句“致富经”。60年来,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壤塘的交通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5月12日下午,阿两路上,公交车司机赵伟载着17位乘客正往九道拐(尕卡岭)驶去,“以前这条公路只有机耕道宽,下雪天就成了‘鬼门关’,很多人选择步行绕道,”说起以前,赵伟心有余悸,“现在有这么好的道路,真的要感恩共产党,老百姓出行方便,我们驾驶员也轻松。”

  阿两路是壤塘县于2013年新建的干道之一,起于黑桥,途经吾依乡、岗木达乡、壤柯镇、中壤塘镇、茸木达乡,全长105公里,路面宽6.5米。阿两路、南上路、上南路的全线通程,彻底改变了南木达片区出行难的窘境。

  变化不仅仅是干道,如今,一条条通乡、通村路如丝带飘舞在峡谷、草原。

  “以前的昂柯村是被封闭在大山里的村庄,一条小道是唯一的出路,遇上生病等突发事件,‘糟糕’的交通就会耽误抢救时间。”岗木达乡昂柯村村民尕尔玛耿甲说道,如今仅在昂科村就修建了超过52公里的3米宽牧道。“以前没有牧道的时候,我们转场都用的牦牛,现在我们可以用摩托车转场了,党和政府政策真好,给我们修了那么好的路,尕真切(谢谢之意)!”

  2017年,随着阿两路、上南路环线建成通车,壤班路、317国道改建等工程的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通往青海、阿坝、成都等地的立体式交通网全面构建,川、甘、青结合部的壤塘不再是“偏僻”的代言词了。

  数据是有力佐证,截至2017年,全县共建成296公里的国、省干线,34公里的县道,41公里的乡道,356.76公里的村道。目前,壤塘已实现“100%乡镇通畅,100%行政村通达,100%行政村通硬化路”3个100%的要求。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历史已成“过去式”。

  发展之路——

  路通百业兴,支撑县域经济快速前行

  修一条路可带动沿途经济,铺就一张交通网可以拉动整个县域经济。壤塘交通发展的速度,从一个侧面印证着壤塘县经济快速增长的速度。

  去年,“首届四川湿地生态旅游节暨壤塘南莫且湿地生态旅游?壤巴拉节”吸引了全国各地近两万余名游客来壤塘旅游。位于该县重要旅游交通干线的中壤塘镇备受游客青睐,壤塘村牧民俄则板的吉祥藏餐厅也狠狠地赚了一把,在他看来,新建的门上路(门地沟至上壤塘)是促进沿路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帮手。如今,全长22.6公里、宽6.5米的柏油路通到了百姓家门口。依托交通优势,南木达片区主干道沿线100余家藏餐、茶坊收入“不菲”,平均每家店每年都有近三四万元的收入。“家门口就可以挣钱,这条路是我们的致富路、生命路,我要好好珍惜这个大好时机,感恩党。” 俄则板说道。

  旅游富民,最大的受益者是百姓。随着该县游客接待业迅速兴起,蒲西乡小伊里村、宗科乡加斯满村、吾依克久村等共计11个旅游村寨被主路网串联成一颗颗闪亮的明珠,串点成线耀眼在壤塘最新的旅游地图上,为全县打造全域旅游注入新活力。

  “以前这条路特别烂,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我们都不想上县城,现在路修好了,我一天跑两趟可以挣到100多元。”壤塘县蒲西乡尤日村村民多特一边开着运输车一边对笔者说道。近年来,壤塘县着力于交通建设,这里的群众多了一条增收渠道,不少群众通过驾校培训,一边做强农牧业一边兼职运输业。

  以前热布卡村到县城车程三个小时左右,一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泥水,很危险,热布卡村蔬菜销售看“天色”,很多都选择就近销售,但价跌伤农。

  “如今,交通好了,我们发展规模蔬菜种植基地,早上采摘,中午就可以端到县城居民的餐桌上。”尕多乡热不卡村村民央洛说道,道路的改善使交通更加便捷,节约了时间,热不卡村利用975亩地发展蔬菜种植基地,人均增收500余元。

  “来这里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了,我们计划投资2000万元,在切洛玛村、曼木达村发展农旅基地。”切洛玛村“第一书记”王陆林告诉笔者。道路通畅,依托觉囊文化中心,尕多乡转变观念,打通了首个旅游路线,农旅相融的新路径也为壤塘产业发展提供“尕多模式”。

  随着交通的跨越,一、二、三产业发展相得益彰、如火如荼,更多的发展项目在壤塘落地,农牧业鼓起百姓的钱袋子,游客纷纷踏入美丽的壤巴拉……道路有效改善了这座川西北县城的交通条件,这不仅仅是一条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致富路,更是一条条带动结构调整、推进转型跨越之路。

  “建、管、养”齐头并进——

  壤巴拉奏响高原交通“最强音”

  “三分建,七分养”,公路修好了,养护和管理任务成为了壤塘县新一轮的交通工作目标。

  1959年壤塘县将公路养护纳入交通工作中,设立公路养护部门,招收养护工人,对壤塘辖区内公路进行养护。“以前的公路养护完全靠人力,有时候遇上稍微大点的塌方就会堵上好几天。”年近55岁的壤塘公路分局老职工张奎说道。国道317线马尔康到壤塘县的道路,原来一直等级底,处于峡谷地带,在汛期经常塌方路阻,这让公路养护和保通成为了老大难问题。

  2000年以来,公路部门大力加强公路养护工作,逐步采购筑养机械设备,公路养护也由“全手工”进入“机械”时代。“现在,遇到一般的自然坍方路阻事情,除特大自然灾害外,我们可以保证在2至6小时内排除路障,恢复通车。”张奎自豪地说道。

  为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公路完好畅通,壤塘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办法》,对全县道路进行分类,并确定养护补助标准,乡镇政府设立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县、乡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村民委员会负责本行政村村道的日常管理养护工作。全县207名村民被聘请为路管员,每名路管员负责管护3公里左右的道路,一年一公里县道有7000元、乡道有3500元的养护补助资金,随着“四好农村路”创建活动的实施,县级财政将逐年增加地方养护资金的配套,有效解决了农村公路重养轻管的问题。

  目前在国道317线壤塘段设置了5个养护站,设置警示标志1171个,仅2017年国家就投入1750余万元用于公路管理和养护,治理裂缝400米,清理垮方5000立方米。

  壤塘县交通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安于现状。该县结合全州交通大会战的总体部署,狠抓国家交通运输部定点扶贫机遇,先后实施了一大批交通扶贫项目和民生项目。使全县交通路网得到逐步完善,公路等级明显提升。“未来三年该县交通项目预计完成投资10亿元,将建成国道227线、省道453线、壤色路及一大批产业路、扶贫路,一条条崭新的致富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助推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奔康的阳光大道。

  “今年计划完成投资34900万元,分别实施重点项目、交通定点扶贫、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水毁恢复及灾害治理等项目共计19个。同时做好8个项目储备工作,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保障道路运输安全。”该县交通局局长马吉富说道。

  一条条大道如彩练当空,一座座大桥如长虹卧波,沿途高原风光美不胜收。行走在一条条道路上,眼前呈现的是当地群众如火如荼投身发展的画面,感受最深的是因道路交通条件改善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变化。60年来,壤塘县凝心聚力谋发展,励精图治求跨越,在通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迎难而上力破群众“出行难”,在惠民生、解难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壤塘交通将再展宏图,为实现壤塘跨越发展铺就坚实的腾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