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石渠模式”: 传染病防治法在藏区的生动实践

2018-05-23 09:26:10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朱宁宁


  包虫病,又被称为“不死的虫癌”,是一种由犬只传播的人畜(牛羊)共患寄生虫病。受特殊的自然、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因素影响,包虫病成为高原藏区脱贫致富的“绊脚石”,流行较广、危害较深、防控较难,加之农牧民群众生吃牛肉、散养狗和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导致包虫病仍是威胁藏区农牧民健康的最常见传染病,不但损害患者身体健康,而且还会造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党中央高度重视藏区包虫病防治工作,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将包虫病作为国家免费治疗的重大传染病。5月14日至1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艾力更·依明巴海在四川率队进行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甘孜州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成为执法检查组的重点检查内容之一。

  “石渠模式”取得阶段性成功

  四川省甘孜州,全国第二大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度贫困区,更是包虫病重灾区。据2012年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全州人群患病率达1.72%,覆盖全州18个县(市)、283个乡镇,受威胁人口高达80.5万人,特别是石渠、色达、甘孜、理塘等县疫情最为严重。其中,石渠县属于泡型和囊型包虫病混合区,患病率高达12.9%,是四川省的11.2倍和全国的50.4倍。

  针对包虫病高发多发的实际,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包虫病防治作为民族地区的大事来抓,将包虫病防治纳入民生工程或民生大事,下定决心直面问题挑战,加大工作力度和经费投入,创新体制机制,狠抓措施落实,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自2015年11月起,四川省启动石渠县包虫病防治试点,探索出“两抓四管六结合”的“石渠模式”,并向其他34个藏区流行县推广,全省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所谓‘石渠模式’,主要就是指包虫病综合防治‘两抓四管六结合’。”甘孜州人民政府州长肖友才向执法检查组成员具体解释说,“两抓”即党政齐抓、全员共抓;“四管”即管人、管犬、管社会、管环境;“六结合”即与思想观念转变相结合、与凝聚民心相结合、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打响攻坚战强力推进综合防治

  “不玩狗,勤洗手,喝开水……”5月16日上午,执法检查组一行来到位于康定市新都桥镇的康定市藏文中学时,恰逢师生们正在做课间操。朗朗上口的歌词,2000多名藏族师生整齐划一地做着极具藏族锅庄舞风格的统一动作,场面十分壮观。“这个舞蹈是专门针对包虫病预防而编排的。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还有相关的歌曲进行传唱。”学校负责人如是介绍。

  除了有专门编排的“包虫病防治洗手舞”,甘孜州还创作了《包虫病防治之歌》《包虫病防治三字经》,并通过“千人小分队送健康下乡”“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将健康融入学校、送进寺庙。因地制宜、创新载体,强力推进全民健康教育专项活动,已经成为“石渠模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17年,经第三方调查评估,全州包虫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达84.74%,农牧民群众健康生活习惯逐步养成。

  除了全民健康教育专项活动外,甘孜州还强力推进人群查治救助专项行动、全民犬只规范管理专项行动、畜间防控和鼠害治理专项行动、饮水安全专项行动以及寺庙僧尼全员参与专项行动。依托这六大专项行动,以石渠为重点的包虫病综合防治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带动传染病防治整体突破,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和专家的关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藏区广泛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