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青海牛平台”为打造“世界牦牛之都”保驾护航

2018-05-17 09:27:09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玉娟


  科技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牛患炭疽病应及时注射抗炭疽血清,一般成年牛需每天注射一次,用量200-300毫升,可以先在皮下少量注射,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后再把药全部注入到静脉。”

  “难产原因是牛胎儿过大。胎儿的姿势不正,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均衡等都会引起母牛难产。一旦发现母牛在分娩过程中情况不对,就要时刻注意,专人看管……”

  “调配饲料时,小麦秸秆与青稞秸秆或青贮玉米秸以25:75比例组合较为合适,小麦秸秆与豌豆秸秆或油菜秸秆以50:50比例组合较为合适……”

  这种针对养殖环节中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养殖技术要点的培训,还有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在省级牛产业平台专家柴沙驼、马双青、张君等人的记忆中,已经数不清了。

  “专家们对我们的培训,尤其是到我们牧民的家里和牛群中来,手把手地教我们,让我们真正弄明白了牦牛养殖技术方面的一些难题,这对我们牧民群众来说真的很实用。”祁连县野牛沟乡牧民代吉扎西感触很深。

  野牛沟合作社牦牛培育基地的牧民多多说起专家们的服务,也满是感激,“以前牛犊出生断脐时,特别容易感染生病,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专家们来了之后,告诉我牛犊在卧地休息时有时候脐带沾上粪便、脏水,也容易感染发炎。他们教我把脐带周边的皮毛剪掉,再消毒,涂抹碘酒和其它消炎的药,之后再用绷带包扎……”

  在大通县畜牧兽医站站长赵志刚看来,牛产业三级平台启动以来,把科学技术带到牛圈中去,确保了养殖户能将学到的技术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并产生效益,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培训学习的好处。

  “牛产业三级平台启动后,养殖户们将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我们的技术员,技术员又将问题反映给县里的产业技术首席,技术首席再直接找到省里的专家解决。这个平台,把养殖户反映问题的路径给打通了,专家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提高了。”赵志刚说。

  按照良种、良法、良医、加工、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路,牛产业平台设立了遗传育种与繁殖、营养与饲料、疾病防治、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和产业发展5个功能研究室,有5个省级产业技术转化基地及25处技术示范基地。县级平台由重点产业对接县和技术指导县组成,应用平台由各科技示范户组成。

  “原来县里没有意识主动来找我们专家,我们专家也常年埋首论文和实验室,没有主动下去指导的意识。现在有了三级平台,就相当于将科技转化的路直接铺到了我们专家的脚下,只需要对接县里的产业首席,就能转化成果。可以说,农牧业的科技转化,有了一条‘快车道’。”刘书杰表示。

  动物产品加工及质量控制功能室主任靳义超告诉记者,平台还对接了12家企业,实施科技服务,实现了平台的“研企”对接,全部签订合作协议,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切实帮助企业增强发展的支撑力度与开展科技创新的潜力。

  为便于开展对接工作,增加对接的时效性、长期性,牛平台制作并发放了牦牛组、奶牛组、肉牛级三个牛种的岗位专家技术服务卡,县级平台和示范户可根据技术需求,直接同对应的专家电话联系。同时,通过组建的QQ群,“青海牛平台”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平台与对接县保持了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平台的工作就是解决牛产业示范户在生产中亟需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生产潜能、加速畜群周转、减少草场载畜量、减轻草场压力,使养殖户在生产经营中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经济收入,同时科技意识和养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熊进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