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香格里拉”与“东方明珠”的情谊

——上海市帮扶迪庆藏区脱贫攻坚纪实

2018-05-09 09:21:44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尤祥能


  迪庆,上海,那么遥远,又这么亲近。

  是什么把雪域高原的香格里拉与远隔千山万水的东方明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是亲情。14年来,上海市6批23名干部、18批支医支教工作队和96名青年志愿者,从东海之滨来到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雪域高原,把迪庆藏族自治州40余万各族群众当作亲人,用心用情用力为迪庆藏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殚精竭虑,倾情奉献。

  自2004年以来,上海市嘉定、宝山和闵行3个区分别对口帮扶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维西和香格里拉3个县,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8.78亿元,实施了高原特色产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等项目856个。

  特色产业帮扶,贫困户的生活越来越好过

  春日,笔者顺着澜沧江畔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来到捧绿叠翠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拉波洛村,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

  30多岁的余春天,以前搞传统种植,因家庭缺乏劳动力,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近一年来,通过种植中药材、白芸豆等经济作物,余春天家实现收入2.5万元。

  2017年,拉波洛村安排沪滇合作项目资金200多万元,建设了100亩油用牡丹种植基地、100亩以木香和当归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300亩白芸豆种植基地和一个山地肉牛育肥厂。产业项目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党建引领、办合作社等方式实施。

  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如今,油用牡丹已成为当地农民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建档立卡贫困户余华生看着一个个项目在村里实施,特别兴奋:“家里种的木香、川乌都不愁卖,小日子真是越来越好过了。”

  在实施沪迪对口扶贫协作过程中,两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抓住增强贫困地区自身“造血”功能这一关键环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提高迪庆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

  上海市充分利用信息、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优势,与迪庆的资源和市场结合起来,按照“景观独特抓旅游、有山有水抓种植、水草丰富抓养殖、资源丰富抓开发、富余劳力抓转移”的产业开发思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2004年以来,上海市先后投入援助资金8500多万元,支持迪庆发展产业项目135项,建成了葡萄、中药材、油橄榄、蔬菜、核桃、烤烟和花椒等基地,培育了以尼西鸡、藏香猪、牦牛等为主的一批高原特色畜牧产业,为农民增收开拓了新的渠道。

  上海市还积极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细加工,并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优质农产品。同时,积极引导上海企业参与迪庆经济社会发展,以沪滇对口帮扶为平台,通过到上海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和邀请上海市有关企业到迪庆参加农产品展销会等形式,积极推广迪庆高原特色优势产品,开拓上海市场,推进两地经济合作。

  卫生专项帮扶,群众看病就医不再难

  关注民生,惠泽藏区的各民族群众一直是上海援迪的一项重点工作。在迪庆,不少人因为身患高原病丧失了劳动能力,由此致贫。因此,上海市积极推动以迪庆州人民医院制氧站工程等为代表的卫生事业帮扶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麻醉科医生王智渊已经在迪庆州人民医院工作了4个多月。他说:“我们要保持瑞金医院求真务实的医疗作风,在给藏区医务人员传授技术的同时,还要带动科研,尤其是要在临床科研和高原病防治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医院发展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提升,我们会尽力培养当地医生,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瑞金医院北院医生康文岩表示。

  沪迪帮扶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大批上海医务人员来到迪庆,帮助建立医疗机构。截至1960年,建立了3个县级卫生院,20个区、乡卫生所。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他们还大力培养当地少数民族医务人员,在交通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上山下乡巡回医疗,以及种痘、接生、宣传卫生知识等工作。

  “十二五”期间,上海援助迪庆州人民医院500万元,用于制氧中心、高压氧舱建设。

  2010年至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帮扶迪庆州人民医院,派驻医疗队12批60人,并组织该院6批36人赴上海进修。2016年12月至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派驻该院医疗队4批20人,并组织该院两批27人赴上海进修。

  2017年,迪庆州人民医院又开展了沪滇合作项目3项,分别为高原心血管疾病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医疗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和基层巡回医疗项目,项目资金共计940万元。

  “为把医院建成东部藏区医疗救治中心,上海医疗队带领本院的医护人员,开展了25项新技术项目,捐赠价值10余万元的急需医疗器械,还建立了远程会诊协作关系。”迪庆州人民医院副院长吴鸿珍说。

  扶贫先扶智,带给高原学子新的希望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教育程度相对越高。越重视教育的地方,也越容易脱贫致富。”身为上海市驻迪联络小组组长的王忠民说,扶贫要先扶智,因此上海市先后援建了以香格里拉中学和迪庆州民族中学等为代表的教育事业帮扶项目。

  迪庆州民族中学科技实验楼于2011年建成,但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实验教学一直无法正常开展。援迪干部及支教老师针对这一问题,积极为该校争取项目和资金。

  2012年,上海市投入68万元,为迪庆州民族中学建起了微机室,能同时满足145人的网络教学需求。2014年,上海市政府援助该校450万元资金,用于采购实验室成套设备,改变了该校“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困境。

  为提高该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援迪干部和支教老师积极为该校开展教师培训和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切实解决教学中软件不足的问题。

  自2004年以来,上海市先后有21名青年教师在该校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累计下乡百余次,捐助了价值13万余元的体育器材、电脑、书籍和衣物等各类物品,还在学校创建了心理咨询室,为贫困学生捐款或联系捐款20多万元。

  “在迪庆州民族中学,像我一样因为家境贫寒却又有着一颗对知识渴求之心的同学有很多,我们都得到了来自上海的叔叔、阿姨们的帮助。”该校高二学生尹绍云感激地说。

  皑皑梅里雪山,幽幽香格里拉大峡谷,滔滔金沙江和澜沧江,见证了多年来上海市与迪庆州的深情厚谊。

  上海市的关心帮扶,不仅使迪庆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更奏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