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藏乡教育纪行

2017-12-20 08:45:5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晨 储召生 高毅哲 王强


 
  天蓝水清,这里是西藏。
 
  对于很多人来说,西藏,不仅意味着“世界的屋脊”,更代表神秘和无穷的吸引力。
 
  雪山峻穆,草原苍茫,天空碧蓝,湖水明澈……风光壮美的雪域高原,无处不铺陈着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亘古不变的澄净背景下,万类竞自由。
 
  时光带不走净土本色,日新月异的是高原人民的生活:在城市,共享单车、网络购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农牧区,每年有10余万人实现脱贫,城乡孩子享受15年包吃、包住、包学费的“三包”免费教育,农牧民子女高考录取率达75.4%……
 
  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近年来,西藏经济连续2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GDP增速居全国第一。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举措,一年年不断增加的教育投入,一项项教育惠民政策的出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西藏各族群众幸福的笑脸,从未如今天这般灿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近日记者走进西藏,探寻这片神秘土地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美丽新篇,探寻各族群众的幸福密码。
 
  造城记
 
  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仰望拉萨的城市标志。
 
  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建城于此。人们对它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桑烟缭绕、酥油飘香和热闹的甜茶馆。但如果你邂逅过街头的滑板少年、共享单车、创意工作室,就会发现这座古老城市活力四射的一面。
 
  从布达拉宫广场向东,沿纳金大桥一路驶下,约20分钟车程,一片充满民族元素的现代化新城映入眼帘。
 
  这里是2012年开工建设的拉萨教育城,也是目前西藏最大的一处多功能现代教育园区——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校科研、师资培训、教师住宅小区为一体,教育、居住、医疗、市政、商业等配套设施齐全。
 
  针对拉萨教育散小,不利于推进教育自身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实际,2012年,拉萨市将教育列入“一号文件”,以空前的重视、投入以及建设速度,全面启动拉萨教育城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各级学校合理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仅一期项目就占地面积4200多亩,进驻项目17个,总投资近37亿元。
 
  时任拉萨市委书记、现任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齐扎拉的话语掷地有声:“西藏要发展,教育是基础。我们要坚决打好这场教育改革攻坚战。”
 
  2014年9月,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等6所学校的近万名学生搬进了教育城。对偏远地区农牧民孩子来说,曾经的“上学难”等问题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教育城还可以为西藏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达到优化城市布局和产业结构的目的。
 
  走进教育城的首批“住户”之一——拉萨那曲第二高中,校园整洁美丽,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这所高中又很特别,学生全部来自藏北羌塘、雪域高原腹地的那曲地区。
 
  “那曲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氧气稀薄,地广人稀,约占西藏面积的1/3,是西藏最高、最冷、风最大的地方。”曾在那曲工作了20多年的学校党总支书记何科介绍,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自治区党委、政府继建设拉萨那曲高中后,又新建了拉那二高,3100多名学生异地上学,吃在学校、住在学校、学在学校。
 
  “我们的学生90%以上都是农牧民子女,如果没有‘三包’政策,很多牧民家庭根本没有能力供子女上学。从小到大,这些孩子学费国家包、三餐学校供、住宿不花钱,他们是最幸福的一代人。”校长边巴在一旁补充。
 
  异地办学的效果好不好?“当然好!条件好了,学生们用心学,老师们用心教,职工们用心服务,怎么会不好?”何科说,以前那曲地区的高考录取率比自治区低10个百分点,现在则高出了10个百分点,“今年我们学校文科高考上线率达99%,理科达93%”。
 
  边巴告诉我们,正是看到“异地办学”的明显效果,当地党委、政府正着手在拉萨教育城新建拉萨那曲三高。
 
  学校门口的大石头上刻着7个大字:用心换来幸福人。
 
  意思何解?何科的语调突然高起来:“在拉那二高,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牧民家庭的期盼。因此,对学生、对教育,我们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希望能为学生和牧民家庭换来幸福。”
 
  教育城路边,鲜花盛开,阳光穿透厚厚的云层,温柔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