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藏族孩子点亮我的梦

——北京援藏教师侧记

2017-12-11 09:43:0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董鲁皖龙


\
 
  意气风发的北京援藏教师
 
\
 
  熊爱国:藏族学生的“熊爸爸”
 
  熊爱国被藏族学生亲切地称为“熊爸爸”。这是午饭时“熊爸爸”和孩子们在一起。
 
\
 
  熊爱国在宿舍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全家人的照片,家人就这样始终“陪伴”在自己身边。
 
\
 
  业余时间,熊爱国通过社交平台为生活困难的学生募集爱心捐助。
 
\
 
  张丽新:会编顺口溜的“小”老师
 
  课余时间,张丽新向学校特聘教师、非遗传人学习藏族乐器。
 
\
 
  为了尽快熟悉自己的学生,张丽新来到学生宿舍和她们一起聊天、拉家常。
 
\
 
  张丽新在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宿舍上网查阅资料。
 
\
 
  梅才让:干到2019年再走
 
  课堂上,梅才让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梅才让牺牲休息时间,主动为学生辅导答疑,深受学生欢迎。
 
  “经济活动四环节生分交消(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支教还不满40天,来自北京第一六五中学的政治教师张丽新就已经编了近10条顺口溜,以方便学生记诵。
 
  张丽新是北京教育援藏团中年纪最小的教师,今年只有24岁,刚参加工作两年。“相比于其他教师,我在经验上可能比较欠缺,就想把新的授课方式、新的知识见闻带给西藏的孩子们,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张丽新说。
 
  初到西藏,高原反应曾让张丽新失眠20多天,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最多的一次连续8天上了21节课”,她没有喊累。西藏孩子的淳朴、刻苦和对老师的深厚感情,让她特别感动。
 
  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来自北京实验学校的熊爱国成了孩子们的“熊爸爸”。两年里,他为学生募集冬衣600余件,筹集3万元为600多名学生每人购买一本《新英汉词典》,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农牧区家访,走遍了班里36个孩子的家……
 
  “熊老师对我们非常关心,他笑起来和蔼,我们都喜欢他,他是我们的‘熊爸爸’。”熊爱国的学生拉巴央宗在日记里写道。
 
  “2011年、2012年,我在新疆支教。2015年,我再次选择了支教,来到西藏。我是一个逐梦人,我的梦想是让西部的孩子享受到像北京孩子一样的教育。我选择援疆、援藏来实现我的家国梦。”这已经是熊爱国第3次、第5年在外支教了。
 
  2015年8月,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教师梅才让来到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担任高一年级两个班的生物老师。“西藏学生生物学科底子薄、基础弱,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回忆支教工作伊始,梅才让坦言压力很大,但是他没有退缩。
 
  “在工作中,我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直到学生能完全适应我的教学节奏。”梅才让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两年来,他还坚持利用每天午休或下班后的时间,主动为学生辅导答疑。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他自己也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今年7月,原本是梅才让结束支教回京的日子。学生不舍的眼神、家长殷殷的期盼,让他决定留下来,“再干一届,到2019年7月再走”。“庸庸碌碌的吃饭睡觉那只是活着,平平凡凡的尽职工作那也只是生活,只有轰轰烈烈的燃烧岁月那才是闪烁的生命”,是他最喜欢的格言。在梅才让看来,“两年援藏生涯使自己的生命显得格外闪烁”。
 
  在西藏,像张丽新、熊爱国、梅才让这样的援藏教师还有很多很多……(樊世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