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昌都市新生活:环境好 生态美 百姓富

2017-11-21 08:44:3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陈志强


\

  图为卡若区如意乡达若村新貌。记者 陈志强 摄

  2012年以来,昌都市累计完成217个美丽乡村建设,902个行政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牧民水、电、讯、气、广播电视、邮政等综合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村道绿了,环境美了,村民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了,农牧民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干净整洁的乡村小道,新颖别致的藏式民居……在藏东广大农牧区,记者见到一栋栋崭新的住房,整齐划一连成一片,处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幅幅和谐秀美的锦绣图画展现在三江大地。

  “现在我们住的是特色鲜明、宽敞舒适的二层小楼,门外就是水泥路,喝的是干净的自来水,以前到处乱扔的垃圾装进了垃圾箱,四处流淌的生活污水进了排水沟。”谈起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类乌齐县类乌齐镇农牧民群众四朗旺加深有感触。

  这只是昌都市开展村(居)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昌都市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村推进、示范带动”的工作要求,结合农牧民安居工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及乡村旅游等,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根据农、牧、林区的特点和腹心地区、偏远地区的实际,分类指导,分别制订不同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规划,全市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卡若区: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在昌都,要论哪个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大多数人都会说达若村。

  近年来,卡若区如意乡达若村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搬迁相结合,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村容村貌显著改观,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民风民俗焕然一新,呈现出“新规划、新特色、新管理、新秩序、新生活、新面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面貌。

  卡若区坚持“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群众自愿、适度集中、人畜分离”的原则,把达若村建设成为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村民饮水达到标准、垃圾填埋无害处理、民居民房富有特色的新农村。

  管理上,达若村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治理,制定了《达若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修改完善《达若村村规民约》等制度,逐步实现了达若村管理正规化、规范化、常态化。

  同时,卡若区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投资65万元,建立了达若村村级幼儿园,全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石材加工厂、糌粑加工厂、农牧民施工队和运输队……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生活富裕。

  如今,达若村村民住上了敞亮的新房,喝上了便捷的自来水,分离了人畜混居,告别了矮旧土房;新村内主干道路安装路灯80盏,配备垃圾桶20个,垃圾清运车1辆。

  察雅县:树易地扶贫搬迁标杆

  察雅县以乡村面貌更靓为目标,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统筹规划、同步推进。该县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以“六靠、五方便”为原则,以易地扶贫搬迁为重点,建设搬迁点19个,基本构建了以县城为中心,以沿江和公路沿线为依托的美丽乡村建设格局,打造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察雅模式”。

  吉塘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涉及该镇4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共130户695人。如今,安置点已入住128户。整齐排列的二层砖混小楼,平坦洁净的水泥村道,干净的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过去分散居住的“脏、乱、差”现象已不复存在。

  蔬菜种植、经济林木种植、奶牛养殖、砂石场、卓玛温泉旅游开发、生态果园、生态农业观光等一大批富民产业逐步建立,群众实现了“搬得出、住得下、能富起”!

  已在安置点住了大半年的旦增玉珍,原是吉塘镇吉塘居委会宗沙自然村村民。每天,她的老母亲都会把家收拾一遍。看着一尘不染的新家,旦增玉珍高兴地说:“现在的居住环境与以往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以前吃水要去背,用电也不方便,出行也麻烦,特别是外出务工很难找到活干。如今,我在镇里建筑工地打工,一个月接近3000元的收入,比以前好多了。”

  贡觉县:构建保障基本示范村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的通知》要求,昌都市贡觉县莫洛镇多吉村被列为住建部、财政部等五部委支持的2017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莫洛镇多吉村,位于贡觉县城东南方向,离县城7公里,紧靠贡芒公路,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贡觉县为将多吉村打造成保障基本示范村,依据该村实际,坚持“基于现状、产业提升、以人为本、综合整治、示范带动”的原则,提出实施群众充分参与,实施搬迁安置、危房改造、交通梳理、设施配套、环境提升等整治措施,并逐步探索贫困地区村庄整治发展新模式的思路,打造安全、生态、宜居、民族、特色的村庄。

  其中,由政府投入扶持资金,完成6户危房改造,落实基本安全保障;畅通村级道路,落实基本生活保障;在村后半山腰有泉眼的地方修建蓄水池,保障灌溉和人畜饮水要求;升级改造电力、通信系统,健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进一步改善卫生环境,配齐村医、兽医,落实基本卫生保障;发展壮大多吉村光明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提高群众经济收入。

  芒康县:契合旅游兴村富民

  2016年11月15日,国家农业部公布了北京市昌平区等74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名单,昌都市芒康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近年来,芒康县以临城、临路、临园、临景为重点,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而纳西民族乡纳西村是芒康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典型代表村之一。

  纳西村有着悠久的葡萄酒酿造历史,该村结合这一优势,采用“党组织+协会+基地+企业”的模式大面积推广葡萄种植。如今,纳西村葡萄种植面积达260余亩,葡萄种植户共有86户,每年直接为农牧民增加经济收入13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5万元。

  与此同时,纳西村结合交通和旅游优势,积极发展藏家乐和个体工商户。现在,纳西村共有43家藏家乐,拥有“果拉从”“古盐缘”等年收入超25万元的知名藏家乐;全村有个体工商户110余家,年消费总额突破500万元。

  在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同时,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纳西村先后将村内道路全部进行水泥硬化,铺设了全村自来水,对村内25公里的灌溉水渠进行硬化维修,修建一座容量1万立方米的灌溉用水池,架设200余个太阳能路灯等……

  如今的纳西村,早已实现了走水泥路、喝自来水、吃大棚菜,看病少花钱、安全又有保障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