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砥砺奋进的五年】西藏笑容 心灵深处的幸福

2017-10-26 09:10:4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尚文超


  传承古老的文化火种

  雪顿节的第一天,罗布林卡公园威震三界阁前,雄浑的藏戏唱腔和一阵高过一阵的喝彩声透过细雨散播开去。

  桑珠是尼木塔荣白面具藏戏队的主唱,刚刚表演完一出《卡卓雪巴》。桑珠出生于1995年,是尼木塔荣白面具戏的第五代传人,这是他第4次来拉萨演出。“压力大得很,不要问我啦,我都答不上来。”第一次担任领队,桑珠的心思都在表演上。

  每逢雪顿节,自治区文化厅会组织民间戏团到拉萨进行藏戏展演,十数支戏团紧张筹备多日,从日喀则、山南等各地赶来,为藏民献上连续几天的好戏。藏戏属于广场类表演,不需搭台,短栏杆围出一片空地就行。演出对表演者和观众来说,都是一年里的大事。

  对桑珠来说,以唱藏戏为职业是一个另类的选择,家乡的同龄人有的读书、有的打工,就是很少有唱藏戏的。桑珠说:“听到鼓钹一响,我就很想唱起来,没办法,天生就是干这行的。”虽然只有22岁,但他是戏团里唱得最好的。83岁的师傅欧罗巡巴是藏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去年刚刚去世,他非常看重桑珠的天赋,尽管自己的儿子也在藏戏团,他还是选择把传承人的位置交给桑珠。

  桑珠的嗓音非常好听,让他再表演一段,他随口就来,通透的声音从喉咙传出,听得人如痴如醉。

  让桑珠庆幸的是他选择了以艺术为生,并且不需为生计发愁。2013年,中央财政拨款3000多万元,支持民间戏班发展,并建设专门的传习基地鼓励演员排练,现在每年对每支民间藏戏队给予经费补助,民间藏戏队的活动条件改善了很多,活力再现。队伍从当年不足50支迅速发展壮大到现在的140余支。民间藏戏队已成为西藏传承和发展藏戏艺术的重要力量。

  随着社会发展,藏戏和许多其他藏族传统文化一样,需要传承与发展。热爱藏戏的人们,在中央和自治区政府的支持下,始终传承着古老的艺术形式,保护着一个民族古老的文化火种。

  飘扬的红旗 感恩的心

  山南克松社区的村民们正在收麦子,街上铺满金黄的麦秆,打麦机将麦粒高高扬起,妇女们身穿长袍,头戴围巾,弯腰、起身,将打出的麦粒收进长袋,好一幅丰收劳作图。

  这里1959年以前叫作克松庄园,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被称作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仁丹次仁大娘今年66岁了,正在帮邻居撑起口袋。她说自己是一名农奴的孩子,父亲是一名“朗生”,就是身份最低的农奴。小时候和父母兄妹住,在挨着牛棚的土房里,全家只有一床被子。要不是民主改革,不敢想象一家人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现在,大娘住在政府补贴建造的二层小楼里,自己每个季度有几千元的养老、粮食等各种补贴。

  说起生活的变化,仁丹次仁有些激动:“我从心里感激党感激政府,让我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在林芝米瑞乡色果拉村,通过党员带领村民发展养殖、种植业脱贫的村民身着盛装,唱了一首《祖国在我心》:“有了这样的家和国,叫我怎么不安心,心中的中国情,心中的好母亲。”歌词质朴,当看见唱着歌的村民的清澈眼神时,你能理解他们真诚的倾诉。

  今天的西藏,不同以往的是,村庄里除了屋顶的煨桑炉、五彩经旗,家家户户还悬挂着国旗。西藏民众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心无比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