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砥砺奋进的五年】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2017-10-20 09:06:5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刘倩茹


  原标题:五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

  最美景观大道——拉林高等级公路(二期)。 记者 姚海全 通讯员 小扎西 摄

\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贯彻发展新理念,全区呈现发展速度快、质量效益好、民生改善实、改革开放深、生态环境优的良好局面,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94元,五年年均增长12.4%,高出全国0.6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02元,五年年均增长10.9%,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7个百分点,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2016年达到1150.07亿元,2014年到2016年连续三年增速名列全国前三位。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45.86亿元,2016年达到1655.5亿元,高出全国10.4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客观呈现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一份群众满意的成绩单。

  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极大缓解

  ——交通出行更加便利。随着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基本建成以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方面,川藏公路西藏段、新藏公路实现全线黑色化。拉贡机场专用公路建成通车,贡嘎机场至泽当高等级公路即将通车,拉萨至林芝高等级公路通车,填补了西藏无高等级公路的空白。墨脱公路全线贯通,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截至2016年底,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21万公里,比2011年增长30.5%。铁路方面,青藏铁路拉日段通车运营,川藏铁路拉林段开工建设,西藏铁路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2016年底,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954公里。民航方面,现有通航机场5个,形成以拉萨贡嘎机场为中心,昌都邦达、林芝米林、阿里昆莎和日喀则和平机场为支线的五大民用机场网络。2016年在藏运营的航空公司9家,开通国内外航线71条,通航城市41个。

  ——能源保障更加有力。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形成,水电站建设进程加快。拉萨市城关区实现天然气集中供暖,那曲地区那曲镇和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集中供暖工程投入使用,一批高海拔县城供暖工程正加快实施。以水电为主,地热、风能、太阳能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初步形成。2014年实现了区内电力供需平衡。截至2016年底,全区电力装机达到266.6万千瓦,比2011年增长1.29倍。

  ——水利设施更加完善。一大批水利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骨干水利工程进展顺利,大型灌区体系基本形成,水利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主要江河治理和城市防洪工程得到加强,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全区粮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牧区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实施,草场灌溉条件不断改善。

  ——通信更加顺畅。通信网络信息实现与内地同步发展,以光缆、卫星、网络为主的现代通讯网络体系已逐步建立健全,高原已进入了卫星、光缆、网络、信息新时代,通信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和通信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与内地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区内和区外、城市和乡村的“数字鸿沟”不断缩小。截至2016年底,实现了全区所有乡镇全部通光缆,行政村移动信号基本覆盖,国道、省道、铁路、机场高速移动通信覆盖率分别达到90%、64%、90%、100%,A级及以上景区移动通信全覆盖,所有边境县、边境乡、边检站、边境村实现移动通信全覆盖。3G网络覆盖西藏所有市地、县城和乡镇,83.6%的行政村通宽带,开发搭建自治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信息化发展成果。

  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经济实现长足发展。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总量逐年迈上新台阶,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2016年达到1150.0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增速连续24年保持两位数以上,2014年到2016年连续三年增速名列全国前三位。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的投资力度,根据西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继安排了一大批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自治区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带动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努力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大幅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45.86亿元,成为有效拉动全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地方财力持续快速增长。中央财政对西藏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自治区实施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极大地提高了财政的前瞻性和持续性,财政收入大幅增长,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着力加大民生、支农、社会事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投入,重点加大贫困地区、边境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财政扶持,显著提高了自我发展、自我保障能力。

  ——对内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城乡消费市场呈现繁荣局面,消费品规模不断扩大。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6年达459.41亿元,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年增强。

  民生民利得到充分保障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自治区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全面落实,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实施健康西藏行动,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全体农牧民,寺庙僧尼等人群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从学前到高中阶段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15年免费教育。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一批高校毕业生实现了区外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2.5%左右,就业形势稳定。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实现孤儿在市地级儿童福利院集中收养,建立了寺庙僧尼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0万人次。

  ——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09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02元,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开始多样化,冰箱、彩电、电脑、洗衣机、汽车、手机等消费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迅速

  ——高原特色农牧业基础不断夯实。积极落实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和科技普及力度,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高原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推广良种良畜,城关区、桑珠孜区、米林县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农牧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农牧业进程加快。粮食生产连年丰收,2015年达到100万吨。

  ——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壮大。大力培育特色优势和战略支撑产业,扶持产业升级改造,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绿色食饮品、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和优势矿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共用(享)平台和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特色工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主要产品产量稳定,产销衔接良好,201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8.69亿元,比2012年增长55.9%,年均增长11.7%。

  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推进“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0.95万户。推动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125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29家。用好用活金融优惠政策,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积极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税制改革,营业税改增值税全面推开。开展全区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扎实推进。

  ——对口援藏不断深化。加强与各对口援藏省(市)的衔接协调,进一步挖掘对口援藏内涵,探索产业合作、协同发展、创新援藏工作管理模式,统筹推进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产业援藏、就业援藏和扶贫援藏,加快推进经济援藏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增强了西藏自我发展能力。2013年—2016年,累计实施援藏项目1463个(含分解子项目),落实援藏资金114.83亿元。坚持对口援藏资金向基层、向农牧区倾斜,坚持80%的资金投向基层和民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民生工程。

  ——合作开放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推动豫藏、川藏区域经济合作,融入川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推动与内地兄弟省(市)在各领域实现合作共赢。连续举办三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搭建了西藏旅游文化开放合作交流的综合性高端国际平台。成功举办“央企入藏”项目推介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学编制西藏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吉隆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逐步打造面向南亚开放的立体大通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袋子鼓起来,民生大礼送过来……这份实实在在的“成绩单”,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瞩目成就。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西藏各族人民必将更加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