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中央媒体西藏行】珞巴民族村迎来收获季

2017-08-25 08:51: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周文元


  太阳还没“爬上”才召村南侧的山顶,村民亚格便拾掇起院子门前的空地,准备晾晒前一天收割的冬小麦。亚格说,青稞也熟了,还没收割,村里的三台收割机“忙不过来”。

  南伊珞巴族乡才召村,位于西藏东南部的林芝市米林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和306省道沿线。受热带季风影响,南来的暖湿气流给才召村带来了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和降水,“这里的小麦和青稞要熟得早一些”,村长扎西说,8月份村民都在农田里忙着收庄稼。

  1985年,才召村珞巴族村民从“深山老林”搬迁到现在的新址。搬迁前,全村人生活靠松香点灯,兽皮裹身,半饥半饱。

  “中国社科院上世纪80年代来采风时,村民的生活仍旧表现出许多原始生活特征。”研究珞巴族文化25年的学者罗洪忠对记者说,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才召村仍处于刀耕火种、结绳记事的生活状态。

  如今,村民们生活节奏已经“换挡”。走在村中,记者碰见珞巴族村民亚格时,她正和丈夫边巴清扫房前的杂物,门前停着一辆越野车和一辆拖拉机。

  “家里还有一辆农用车和一辆耕地的拖拉机。”边巴说,村子门前通公路后,农忙闲暇时他会开农用车帮人拉货,还开越野车到县里送客,一年忙下来,大约能赚上3万元(人民币,下同)。

  路修好了,山上的虫草有了更多买主,也能卖出好价钱。从藏历三月开始,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村民们一起上山采挖虫草。据估算,一个人每天可以挖到100多根,“我眼睛不好,家里孩子在内地读中学,所以挖的少一些。”边巴说,每年大约能挖一万多元。

  边巴表示,山下的牦牛同样“金贵”。他家里有5头奶牛,靠卖酥油和奶渣,一年能赚一万多元。

  据才召村的信息显示,全村有41户192人,其中珞巴族有168人。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4392.02元。村民收入来源为农牧业、旅游运输业、林下资源及虫草采集、劳务输出。

  眼下,村民的心思搁在了农田上。“他们都是去地里收庄稼的”,站在亚格家门口,记者发现,不时有载满人的拖拉机、电动车赶往村西头。在与一位村民沟通后,记者搭上了他的拖拉机。

  穿过306省道,记者看到路边农田里长满灿黄的小麦与青稞,三台收割机在交错作业,村民正在往拖拉机上扛装满小麦的袋子。

  “我家在这里有10亩地”,坐在车上的达玛指着农田对记者说,以前人工收割要三四天,后来,“国家给买了两台收割机,村里又集资一台”,现在收割庄稼只要两三个小时。

  在西藏大学读书的达玛,家里有七口人。“政府每年给我们的农业补贴、林业补贴等,算下来有3万多元”,再加上家里平常的经济收入,达玛说,不愁生活。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做才召村的旅游开发计划。“旅游开发实施后,家里想开家庭旅馆。”站在正脱粒的收割机旁,达玛充满希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