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给农业插上现代化“翅膀”

2017-08-15 14:48:58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张斌


  长所乡通来村位于定日县东南部,全村耕地面积1127亩,草场面积4.23万亩。

  “在我们农牧局工作队未入驻之前,这里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农产品结构单一、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很低。”珠桑告诉记者。

  珠桑是定日县农牧局派驻通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2013年入驻,2014年起担任通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整整4年时间,珠桑和自己的队友参与和见证了通来村走上农业现代化的每一步。

  庄稼被牲畜啃食、良田灌溉不上、就连出行都成问题……刚驻村那会儿,在珠桑和队友们眼里,通来村到处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慢慢来,解决一件是一件。”队友们就这样相互鼓励。

  跑项目、落实资金、发动群众一起劳动……“就这样,我们村渐渐有了5800米的耕地防蓄网围栏、870亩的农田灌溉再也不成问题、920米的村道路也成了水泥路面。”通来村党支部书记次仁多吉说。

  由于地处河谷,通来村耕地平整,非常适合推广机播。

  “机械化种植能有人工种植产量高吗?”“买机器的钱从哪里来呢?”村民们有着种种疑虑。

  于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先贷款买机器,制订机播方案,分组做通群众思想工作。

  “当年我们组织试种机播面积67亩,最后成功率高达98%以上,平均每亩增产117斤左右。增产又增收,群众非常满意。”珠桑说。

  得到村民的一致认可与赞扬后,工作队稳步推进。几年下来,通来村成立了农业机械化合作社,总投资123万元。目前,合作社有农用拖拉机48台、播种机10台、脱粒机10台、收割机15台。

  77岁的查巴多吉老人经历过旧西藏极其落后的生产条件,看着眼前天翻地覆的变化,老人内心无比喜悦:“感谢共产党、感谢驻村工作队,带来了这么好的现代化农业,以前耕牛从早到晚才能干完的活,现在只需几个小时就能完成。”

  以前的通来村榨油、磨青稞要跑几十里路到邻乡,费时费力。工作队员了解情况后,又开始跑项目、买机器。

  炒青稞机、压面机、榨油机……在通来村的农产品加工场,记者看到,各种农产品加工设施应有尽有。

  加布是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定日县农牧局高级技工,拥有几十年基层农业工作经验的加布是个种地“老把式”。

  在通来村,要是机器设备有个“三长两短”,你总能听到“找加布队长!”。

  在田埂里,记者见到了这位晒得黑黝黝的加布,他正在查看今年黑青稞的长势。

  “黑青稞?”记者可是头一回听说。

  原来,驻村队员走访调研得知,岗嘎镇查孜村一带以前种过一种黑青稞原生植物。黑青稞营养价值高、有防治糖尿病等功效,而且黑青稞的抗旱抗倒能力远远超过其它品种。

  “要是能在通来村广泛推广那该多好呀!”驻村队员萌生了试种黑青稞的想法。

  由于原产地群众一直将黑青稞与其他品种掺杂,要找到纯黑青稞种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驻村队员决定立即进行“粒选”。2016年,通来村多了20亩黑青稞。

  “今年我们推广了700多亩黑青稞,眼下丰收在望。”珠桑显然对这份杰作很是满意。

  在通来村的田里,记者还见到了黑枸杞、红皮土豆……

  真是一块现代试验田!

  记者还了解到,几年间,驻村工作队还在村里开办了“夜校”,向当地群众全面讲授现代农业种植生产技术。

  “现在地里该种什么?什么时候种?哪种作物市场效益好?我们都很了解。”村民旦增说,他是村里的科技特派员,几年下来跟着驻村工作队学到了不少东西。

  工作队不仅让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现代化,也让群众头脑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节奏。“下一步,我们还将注册‘珠峰黑糌粑’品牌,争取早日打入市场!”珠桑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