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佩枯湖畔的野葱生意经

——吉隆县差那乡“一村一品”助推群众增收致富记

2017-08-15 08:59:1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张斌


  春夏之季在美丽的吉隆县佩枯湖旁边,细心的人总能发现一种长相似韭菜的野生植物,要是好奇的你揪上一小段放入嘴里,一股子辛辣的味道将会萦绕唇齿,这就是野葱。

  野葱,在藏区群众的调料谱中可是必不可缺的美味:刚出锅的土豆块撒上干野葱末,入口芳香四溢;炖牛羊肉调上新鲜的野葱丝,顿时色香味俱全;藏面汤汁里放上野葱,令食客回味无穷……

  最近,恰是采摘野葱最好的季节,记者来到位于佩枯湖畔的差那乡孔木村。村民扎西曲珍正将收获的野葱捣去汁液、准备晾干。

  “阿佳,今年的野葱生意怎么样?”

  “还不错呢!”

  2016年以前,扎西曲珍家还是孔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里的收入来源都依靠常年在外打工的丈夫。2015年开始人工种植野葱之后,扎西曲珍家就多了一个增收渠道。

  “去年底她家就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村支部第一书记普尺告诉记者。

  孔木村是一个半农半牧村,“虽然每年都在农牧业结构调整上加大力度,但是由于耕地面积少、草场面积小等原因,农牧民群众的增收始终被限制。”普尺说。

  2013年按照吉隆县“一村一品”的发展规划,差那乡党委将野葱产业定为孔木村“一村一品”党建产业品牌。

  从最初的10亩逐渐发展扩大到现在的100多亩,孔木村的野葱特色产业格局迅速形成:引进了机器、成立了专门的野葱种植合作社、有了统一的包装。

  普尺介绍说,目前,孔木村野葱种植面积户均2.1亩,一季收割3次,亩产量25斤,1斤市场价35元左右,一年总收入26.25万元。

  “自从实施野葱种植项目以来,全村群众人均收入达到了7000元以上,增收效果十分明显。”同处佩枯湖畔的折巴乡恰门巴村,也是吉隆县野葱生产的重镇。

  “以前野葱只能低价出售兑现其他生活用品,现在咱也有了自己的品牌。”普布次仁的这句话或许表达出了所有恰门巴村人的品牌意识。

  恰门巴村是自治区商务厅的驻村点,几年里,驻村工作队发挥自身优势:制定规划,争取项目投资,科学引导,鼓励当地农牧民群众发展野葱种植。有了驻村工作队的引导,恰门巴村农牧民大大提高了商品意识,打破了陈旧思想,加快野葱产业化建成。

  现在,恰门巴村每年野葱销售额都在20万元以上;野葱人工栽培种植从最初的5亩扩大到现在的300余亩,走上了有效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的新路子。

  “每年都有商人来收购,商品不仅销往日喀则市,还畅销尼泊尔呢!”现在,普布次仁再也不愁野葱被低价销出去了。

  野葱有了的自己商标,有了精美的包装,有了固定的销路,这是以前佩枯湖畔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们还将进一步扩大野葱种植规模,进行野葱深加工,争取在各大超市和吉隆沟旅游景点销售,不断壮大野葱农牧民合作社。”对于下一步野葱产业的壮大,差那乡党委书记格桑扎西信心十足。

  如今,发展特色经济,佩枯湖畔农牧民群众开拓了新的创收渠道,转变了传统经济模式,增加了农牧民收入,解决了群众增收难、致富无门路问题。

  “这种有特色、有亮点、有市场优势的产业,我县今后将进一步扶持。”吉隆县委组织部部长高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