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尼中吉隆经贸协会会长:吉隆是我的福地

2017-08-14 09:18: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孙翔 赵延 胡俊浩


  “热索大桥”下,中国西藏吉隆藏布的河水奔腾着流入尼泊尔热索村,更名特耳苏里。桥上,三三两两的热索村民怀揣蓝色塑封尼泊尔-中国边民证“溯源而上”来到西藏日喀则市吉隆县吉隆镇。近日,中新社记者抵达当地的吉隆口岸,进行实地采访。

  “热索大桥”是尼泊尔中国吉隆经贸协会会长曼·巴哈杜尔·达芒(ManBahadurTamang)最熟悉的地方之一。桥不长,但极有特色:以中间为界,尼泊尔一侧的道路与中国一侧的道路紧密相连。尼泊尔边检站内,挂于旗杆之上的尼泊尔国旗,隔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吉隆口岸”上方的中国国徽相望。

  “我很喜欢中国,吉隆是我的福地。”巴哈杜尔接受记者专访时毫不吝啬表达对中国的喜爱,翻着手机里自己与中国朋友的合影,连连竖起大拇指。作为首任尼中吉隆经贸协会会长,巴哈杜尔连续4年致力于搭建尼泊尔与中国之间边境贸易的合作平台,对接双边政府资源。

  “中国的经商环境很好。”巴哈杜尔介绍,尼中吉隆经贸协会现有55家企业会员,经营领域涉及旅游、餐饮、家用电器以及羊毛手工艺制品等贸易。2013年1月起,中国对尼泊尔执行95%的出口商品免税政策。

  次年12月,现场见证吉隆口岸扩大开放时的人山人海,巴哈杜尔觉得自己事业发展的机会到了。随后,中国允许尼泊尔的8030种商品出口享受零关税待遇的消息更让他激动不已。巴哈杜尔的TATA货车,满载着佛像用品、菩提手串等尼泊尔特色产品到吉隆商铺,再载着来自中国内地省份的水果和家用电器等回到尼泊尔销售。

  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原来通过樟木口岸进出的卡车司机圣德世(Shendosh)取道吉隆,感叹“中国的发展速度比尼泊尔快多了,特别是修路架桥”。2016年,吉隆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3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5倍。

  尼泊尔地震留给巴哈杜尔和他的商业伙伴普拉拉德·普拉萨德(PraladPrasad)印象最深的是“安全感”。当时,他们在吉隆口岸避难,虽然余震不断、碎石坠落,但是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仍然有21名战士留守,负责灾民的安保:搭建救灾帐篷、初级医疗救治、生火取暖、为灾民做饭……

  如今,吉隆对尼泊尔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日喀则市吉隆口岸公安分局科员洛桑介绍,吉隆口岸有16位热索村人常驻,有300位村民常年往返于中尼边境。清晨,圣德世与其他五、六十位卡车司机一起过境检查,由于车辆多,有时不得不等待两至三个小时。他们也不恼,“在中国多待会挺好。”

  今年4月,吉隆口岸通过中国国家级验收,即将扩大开放为国际性口岸,允许第三国人员及货物进出。普拉拉德希望能有更多的尼泊尔人来中国感受现代化发展,而不仅仅是边境口岸的热索村村民。

  巴哈杜尔曾随时任尼泊尔总理奥利访华,是最先知道尼中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建立双边合作关系,包括吉隆口岸在内的南亚大通道现在已经将中国与南亚国家紧密相连,巴哈杜尔希望其建设“快,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