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在雪域高原书写青春赞歌

2017-05-08 08:39:56   来源:人民网   作者:柏言


  “每次打开朋友圈,就像是一场灾难!”一位战友经常这样说,有时他会质疑人生抉择,抱怨青春如水,刚想欣赏自己意气风发的样子,对着镜子才发现早已不再年轻。直到有一天,内地朋友问:怎么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他才意识到,原来青春真的已经不再。

  他说的没错,青春似水,在城市中,它尽情沾染着缤纷颜料,绘画自己的艺术人生;但是他又错了,他是高原军人,应该感谢寒冷,把青春冻成了冰,能让他透着清澈,去品味世间真正纯洁的大美,即使它化成水,又点滴滋养了寸草不生的戈壁。数十年来,一代代的戍边人,把青春的水撒在高原之上,浇育出了灿烂的“格桑花”。

  青年战士成了“老牦牛”

  “因为组织的安排,我来了;因为祖国的需要,我留下;因为对这里的热爱,我离不开”。这是西藏公安边防总队“老牦牛”阿里支队支队长孙志强说的话,从1988年入伍进藏到2017年转业离开,他用这句话潇洒地回答了“青春都去哪儿了”。

  16年的阿里戍边生涯,把他从一个高大的帅小伙折腾成了嘴唇乌紫、头发稀疏的“黑包公”和“红二团”。有同事给他取了“牦牛”的外号,他非常喜欢,他说:牦牛,本就属于高原。

  32万平方公里的藏北高原和1116公里的阿里边境线,见证了这头“牦牛”的青春往事。起初刚到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孙志强就迎接了一场特别强烈的高原反应,他拒绝卧床调养、拒绝吸氧缓解,头痛了用山泉洗头,呕吐了吃上一碗糌粑糊糊,用他的话说“我改变不了环境,那我就来适应它”。

  2005年12月29日晚上,阿里边防支队某边防派出所接到群众举报,约莫50余名不明身份人员朝边境徒步行进。时任支队参谋长的他带领官兵赶往现场设伏,经过6多个小时在雪地苦等,终于在距通外山口十几公里处抓获了3名“蛇头”和54名企图偷越国(边)境人员。任务顺利完成,孙志强左脚严重冻伤、感染发炎,连袜子都粘在脚上脱不下来,后来落下病根,“左脚一痛就晓得天要降温,比天气预报还准。”他已经习惯把身体当成“气象卫星”了。

  2015年他和张承涛同志创作了《青春无悔守阿里》这首歌,被传唱成西藏总队的名歌,他一时间成了当红明星。“如今,终于到了和高原道别的时候了,我把全部青春献给了西藏,值了!”孙志强在得知被安排转业回内地的时候,头一扭,眼睛红了。

  “研究生,你来西藏干啥?”

  2014年,西藏公安边防总队一次迎来5名硕士研究生,何宇恒是其中一员。在学历参差不齐的部队里,他很容易就成了大家高看一眼的对象。但刚到基层一线单位,有个叫李俊松的新兵就问他:“研究生,你来西藏干啥?”

  刚到基层,一切和他想象的部队生活格格不入,一个挨着印度的山沟沟,那里最“豪华”的饭馆只有两张餐桌,能吃到水果,就已经很幸福了。在网上购物时,和店家聊的第一句话往往都是“请问xx地方快递可以到吗?”

  在入伍起初,他发现自己的新闻专业并不能在基层工作岗位中发挥突出作用时,也曾质疑过自己的选择。后来在领导和战友们的帮助下,他一边埋头工作,一边钻研业务,一边学习新技能,一边思考新人生。三年后,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刻苦努力,他成了西藏边防总队的宣传骨干。

  “年轻时必须做点老了不敢去做的事,那才能证明自己曾经真正年轻过。”这是他的朋友圈签名。这个在西藏踢球一点也不含糊的年轻人,似乎有着天生乐观主义和不服输的精神。有一次,他昼夜兼程上5373米的普玛江塘做采访报道,当他窝在越野车后备箱颠簸得下车大吐过后,他转身对着同行的同志说:“没事儿,接着干!”这几年,他写的稿件,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屡屡出现在各大媒体,在他看来,既然干上宣传这活儿,就有责任和义务让战友们感受到戍边卫国的自信和自豪。

  三十岁的何宇恒,满头花白,身边的朋友喜欢用“白加黑”来调侃他,回到内地,有些皮肤白皙的朋友甚至不愿意和他一起拍照,把他拍白了,人家可不曝光过度了?

  “人在年少时,一定要励志;经得起风雨,才能涨见识……”最近一次何宇恒见到李俊松,他把这首名叫《堂堂正正一辈子》的歌介绍给了这位刚转士官的小同志。

  年轻的“边二代”接过父亲的旗帜

  在藏工作了七年的张浩是海拔4500米某边防派出所的副教导员,他的父亲张永均1980年进藏戍边,在藏工作了24年后回到家乡。

  在张浩的印象中,父亲似乎一直缺失在他的童年里,3000多公里的距离,让他感觉和驻守边关的父亲生活于两个不同的世界。4岁那年,他跟随母亲来藏探亲,一路班车倒卡车,坐了10几天才到父亲部队驻地。“他的缺失虽说让我小时候经常不爽,但也让我对军装、军歌有种天然的亲切感。”2007年,张浩毅然选择报考军校,2011年一毕业就来到了雪域高原。

  精神和思想与海拔等高,是张浩经历了7年锻炼,在而立之年收获的重要精神财富,“高高的海拔支撑起我和父亲对高原深深的爱恋和无限的忠诚。”

  在29岁的张浩看来,把青春洒在这片纯洁的土地上,是圆了自己的绿军装梦,更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战士就是一块界碑!”父亲在他军校毕业典礼上送给他的话,始终刻在他心里,“就像是父亲把多年戍边的‘旗帜’交到了我的手上,任我在边疆雪域肆意挥舞!”

  父辈这一代,开拓了边疆荒土,守住了国境线,而年轻的“边二代”兢兢业业赓续边防事业,就是对父辈最好的报答。

  “今年三月份张浩驻地辖区又下了一场暴雪,他和边防派出所官兵奋力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的画面,20年前似曾相识。”张永均指着救灾照片说。

  一夜夜握着钢枪背对家乡,一步步踏着冰雪巡逻边疆,一首首愧对家人情深意长,一个个青春无悔热血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