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感受生命三度——新华社记者再上我国海拔最高乡

2017-02-01 10:46:00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晓华、边巴次仁、张京品


  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40%,年平均气温零下7℃,平均寿命49.5岁;

  2016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10元,在西藏众多乡镇中率先脱贫摘帽。

  这里就是海拔5373米的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被誉为“世界之巅”的我国海拔最高乡。

  近日,新华社记者再上普玛江塘,在这片生命的禁区,采访常年坚守这里的乡镇干部、边防官兵和普通群众,触摸他们以常人无法企及的精神所创造的生命高度,感受他们澎湃向上的生命温度,更感叹他们短暂却充满张力的生命长度。

  忠诚戍边创造生命的高度

  35岁的陈科民,消瘦,广西人,新婚不过2个月。

  2014年7月,作为一名援藏军官,陈科民离开昆明,来到了西藏。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个坏消息,先听哪个?”分配工作时,领导问陈科民。

  “先听好消息吧。”

  “好消息是你被分配到离拉萨相对近一些的派出所,坏消息是那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派出所。”

  期许、兴奋、担忧。带着复杂的情绪,他来到普玛江塘担任派出所教导员。

  普玛江塘的地势高,来这里的人都说普玛江塘找不到山,因为人已经在山顶上。

  紧邻不丹边境,虽仅有25公里的边境线,但常年踏冰涉雪巡逻、守卫国土是边防官兵最主要的工作任务。

  肆意的大风,清冷的街道,流窜的野狗和零下20摄氏度的最冷气温,给普玛江塘增加了无尽的孤独。

  “普玛江塘虽然海拔高,条件差,但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土。我选择来到这里,就要忠于自己的职责。”27岁的藏族战士洛桑说。

  作为边防部队爱民固边工程的一项新内容,官兵们还和当地贫困群众结对认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

  就读于拉萨高中的罗布群旦,家庭收入微薄。陈科民主动和他结对子,帮助购买高考复习资料,衣服和鞋子。

  8名边防战士,除了2名80后,其他6名都是90后,最小的只有22岁。

  “最难的是找对象。老妈给我提了几次相亲的事,都被我拒绝了。”来自湖南农村的祝兴,今年23岁。

  比起年轻战士,高建学忧心的则是他这次不得不离开这里。

  年初,组织给高建学下了死命令,必须调离普玛江塘,并且安排到了海拔只有一千多米的勒布沟。在此之前,这位27岁的哈尼族战士,已主动申请两次留在了普玛江塘。按照边防部队的规定,工作满3年就可以选择调离。

  “这里是我们的国土,每一个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我们祖国的坐标。在这里,我更能感受到军人的价值,感受到生命的高度。”高建学说。

  苦干担当延伸生命的长度

  海拔5373米的普玛江塘无疑是“生命禁区”。

  2016年,这里农牧民群众平均寿命49.5岁。这一年,全国人均寿命超过76岁,西藏人均寿命超过68岁。

  因为寿命短,超过60岁可以享受的养老保险,在普玛江塘,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能拿到。

  这件事让格桑确拉揪心无比。35岁的格桑确拉,皮肤黝黑。几年来在普玛江塘的坚守,使得他的头发越来越少,关节炎越来越严重。

  2014年7月,他主动申请到普玛江塘乡担任乡长。半年多前他担任了乡党委书记。

  从担任乡长到转任书记,他一直通过各种会议和汇报材料向有关部门反映养老保险的事情。

  数年的努力终得回报。去年底,上级部门同意将普玛江塘乡领取养老保险人员年龄放宽至50岁。

  申请项目修建干部周转房,分发过冬饲草,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感党恩”主题教育活动……格桑确拉生怕自己浪费一分一秒。

  按规定,他已可以轮岗到海拔低一些的乡镇或县机关工作。“再待一段时间,有几件为牧民办的事还没有办完。”他坚定地说。

  把普玛江塘乡所有村落建设成生态小康示范村,就是格桑确拉未完成的心愿之一。“今年工程有望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总投资近3亿元。”他向记者展示了乡村规划图纸和民房设计图纸。

  除此之外,边境党建长廊建设,把所有商户集中到已建成的边贸市场里,继续做深普法教育和宣传……这些都是格桑确拉今年要带领大家做的事。

  普玛江塘的太阳只有光照,没有温度。

  当记者在乡政府办公楼前的阳光屋里采访乡人武部部长扎西的时候,呼啸的大风肆意虐打窗玻璃。虽然身穿军大衣,可说话间扎西的嘴唇不停发颤,记者的双腿不由发抖。

  几辆拖拉机“突突”地来到了乡政府门前。格桑确拉立即起身往外走。这一天,又是分发防灾抗寒饲料的日子。雪灾是普玛江塘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他们要做好一切准备。

  浪卡子县委书记次仁罗布说:“包括格桑确拉在内的乡党委班子,在那么艰苦的地方不是熬着、等着,而是带领干部群众积极工作,充满干劲儿。”

  干劲儿正结出累累硕果。

  2016年,普玛江塘乡下辖的6个行政村284户、1031人全部脱贫。

  2016年,普玛江塘乡住院分娩率100%,新农保参保率100%。

  格桑确拉说:“唯有我们不断努力,才能弥补普玛江塘人短暂的生命长度。”

  政策阳光提升生命温度

  沿着水泥路,走进萨藏村一座低矮的土石房。狭小的屋子里,火炉烧着牛粪,崭新的电暖气散发着热气。

  村民达娃普赤正在编织氆氇。

  7岁的儿子云丹嘉措自小残疾,双腿无法站直,静静地看着织机。

  说起生活,达娃普赤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丈夫索朗多吉是边防派出所的辅警,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自己作为野保员,每年有3000元的收入;每年边民补贴3000多元,草场补贴7000多元,加上织氆氇4000多元的收入,年收入近3万元。

  “我们能摘掉贫穷的帽子,能有今天的生活,靠的是政府的政策,感谢共产党!”听说今年边民补贴将提高1000元,达娃普赤笑了。

  对于她来说,更好的消息是,经过乡党委政府的积极联系,对口的湖南援藏工作组答应今年带她的儿子到内地接受治疗。

  感恩的话不止在萨藏村。

  沿着新修好的柏油路驱车前行几公里,便是沙空村。那里海拔5600米,家家户户房顶上插着的五星红旗格外鲜艳。

  31岁的索朗卓玛家坐落在村头。

  一年前,她家花了6万多元,将过去的土石房改建成了现在的石木结构。

  走进屋里,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与西藏人民心连心”巨幅画像,画像上挂着崭新的哈达。屋里干净整洁,两个孩子躺在被窝里看电视。

  索朗卓玛说,家里养了71头牦牛,去年卖了5头,收入4万元。“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习近平总书记。”

  2013年,记者第一次来到沙空时,山南市公安处的驻村干部正指导村民白珍种植蔬菜。这次在沙空村,记者碰到驻村干部达娃顿珠,他正在统计村里各年龄段的人口,为发放边民补贴和养老保险做准备。

  顺着村里的小路,记者来到普布家。她的女儿斯达卓玛去年考上了西藏农牧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本科生。

  “考上大学时,乡里补助了1000元,驻村工作队也帮助了1000元,到了学校也不用交学费,心里无比感谢政府!”

  已经脱贫摘帽的普玛江塘乡有着更高的憧憬。

  格桑确拉说,全乡6个村的生态小康示范村居工程规划已经批复。今年5月天气转暖时,全乡的房子将从目前的土石结构统一建设成水泥钢筋结构。

  “普玛江塘是很冷,但有了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我们从内心里感到浓浓的暖意。”格桑确拉说,他到普玛江塘之初,就发誓要让这里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将不忘初心,让普玛江塘的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