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西藏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2017-01-13 14:38: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段敏


  原标题:【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1】西藏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率先实现十五年免费教育,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

  西藏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2016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达1148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1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206亿元、增长17.4%,支出突破1600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75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6元、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2.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

  解读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二场媒体见面会上,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农牧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16年西藏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农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部署、重大举措和显著成效,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旦增伦珠从“六大亮点”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解读。

  旦增伦珠说,报告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指南,更加注重富民兴藏这一重要原则。“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报告的灵魂。报告结合区情实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更加突出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原则。围绕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用更好更快的发展,切实推动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双轮驱动、两翼齐飞,努力提升各族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获得感、幸福感。

  报告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政府各项工作的首要责任,更加注重社会治理这一重要手段。四年来,自治区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紧紧围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重要指示,放手培育市场机制和壮大市场主体,积极促进社会发育和社会转型,在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努力下,谱写民族团结的时代新篇章。

  报告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第一要务,更加注重自我发展能力培育这一重要基础。四年来,自治区把旅游文化、清洁能源、天然饮用水作为强区产业重点培育,把高原养加、特色产品、生态林果、藏医药、民族手工业作为富民产业大力扶持。从认识到适应,从把握到引领,始终牢牢掌握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稳中有进的西藏经济,在全国经济增速普遍下降的背景下格外抢眼。实现了经济发展由单一投资拉动型向投资拉动、产业发展、消费带动、创新创业多轮驱动转变。

  报告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导向,更加注重提高各族群众参与现代化能力和水平这一固本之策。四年来,自治区每年将70%以上财力投向民生,四年实现翻一番,率先实现了十五年免费教育、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同时,下大力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突出民生导向”新标准,将民生的投入和改善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经济环节中,一方面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为西藏经济内生性发展提供最持久的动力,另一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发展性民生的活力,有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全面融入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机会和技能障碍问题,为社会长治久安奠定最坚实的基础,真正探索出了一条以民生带动发展的路子,从本质上体现政府发展理念的转变。

  报告始终把生态优先作为第一红线,更加注重发展绿色产业这一重要抓手。自治区牢固树立“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冰山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发展与民生的结合点,成为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四年来,严格土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严格重大工程项目环境监管,严格实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自治区“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正如洛桑江村主席在报告里提到的,最美的蓝天、最圣洁的雪山、最干净的空间、最纯洁的水源,已经成为这片高天厚土的靓丽名片。

  报告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长足发展的动力源泉,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要求。四年来,自治区政府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推进和探索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宏观政策方面稳中求进、产业政策方面三产融合、微观政策方面放权让利、改革政策方面稳步推进,社会政策方面民生优先,切实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同发展,对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建设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对内推动西藏经济更好融入全国经济大局,全力构建以外力促内力、以“输血”助“造血”的体制机制。

  【2017年西藏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西藏每年将70%以上财力投向民生

\

\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每逢西藏自治区两会,事关百姓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的民生问题,总是备受关注。在解读《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三场媒体见面会上,自治区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张宏发介绍,近年来,自治区政府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将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2016年以来,安排167亿元对10个方面29项事关城乡居民、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农牧区基层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政策提标扩面,着力抓好民生“十件实事”。

  提高养老待遇标准 推动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在脱贫攻坚方面,2016年西藏整合77.0979亿元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西藏还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标准,按7%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从月人均3652元提高到3908元,全年用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支出21亿元。”张宏发说,并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从月人均140元提高到150元,全年用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支出55988万元。

  “西藏继续完善特困群体生活救助制度,将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90元提高到640元、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2350元提高到2550元。”张宏发说,按10%提高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按10%提高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实施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推动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2016年,西藏继续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生活补助标准,继续发放寺庙管委会特殊岗位补贴,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业绩考核奖励补助标准,提高村医、兽医待遇,提高“三老”人员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继续实施“普惠性”边民补助标准。

  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

  张宏发说,2016年,西藏在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方面,提高了学前补助、义务至高中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三包”及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助学金标准。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农牧民子女营养改善计划。高寒高海拔中小学“四有”工程,即有暖廊、有水井、有澡堂、有菜窖。提高农牧区医疗制度财政补助标准,从年人均420元提高到435元。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年人均380元提高到420元。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卫生服务人均经费财政补助标准,从年人均50元提高到55元。

  在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加强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2016年安排资金3364万元,加强基层文化服务点建设,对乡镇基层服务点和村级数字文化服务点进行改造,用5年时间实现基层文化服务点全覆盖。并开展西藏卫星数字书屋试点建设、县城数字影院和县级有线电视数字化。此外,西藏还继续实施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制度。

  2016年,西藏还实施了金融惠民工程,出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和涉农保证保险制度,推动创业就业,着力解决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在全国率先实现15年免费教育,率先实现五保集中供养和孤儿集中收养,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均等化。张宏发说,2016年,西藏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278万人次。实现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全覆盖,城乡生活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全面实施,7.2万重度残疾人纳入生活困难补助范围。

  继续加大财政投入

  实施33项重大民生政策

  2017年,自治区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继续提标扩面,安排300亿元实施10个方面33项重大民生政策。教育“三包”经费标准从年生均3240元提高到3480元;城镇低保标准从月人均640元提高到70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年人均2550元提高到3311元;农牧区医疗制度补助标准从年人均435元提高到475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从年人均420元提高到460元。

  张宏发介绍,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65元;企业退休职工体检费从300元提高到1000元、新建过渡期福利金月人均60元;农村五保户补助标准从年人均4740元提高到4940元;“三老”人员生活补助月人均增加50元;边境一线、二线乡镇边民补助标准从年人均1700元、1500元分别提高到2700元、2500元。安排资金27.5亿元,提高基层干部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