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青藏线上送水工:酸甜苦辣在路上

2017-10-27 08:52:51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藏铁路穿越在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滩,这是一条创造世界奇迹的铁路。在这条铁路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站区,许多站区需要有人常年驻守,但因为条件恶劣,这些站区要么就是无水源,要么有水源却无法饮用。在这种条件下就催生了一种称为“送水工”的职业,他们寒来暑往,每天都奔波在路上。每周三乘坐由8个水罐车组成的水槽车装满近500吨水,从格尔木发车,一路给沿线无水的站区包括喝不上水的牧民送水,直到海拔4000多米的木里,一趟走完5000多公里,而这一趟需要一周时间。

  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一张张黝黑的脸庞,站在记者面前的,就是青藏线上的4名“送水工”,他们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在橙色帽子下,可以看到他们两鬓花白的头发,黝黑的面容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正午的阳光火辣辣地晒在铁轨上。“太晒了!我们去车上慢慢聊吧。”在段长的招呼下,记者来到由两节绿皮车改造的“多功能卧室”,两节绿皮车后还接着八节水罐车,这就是一年四季都会出现在青藏线上的送水车。

  一上车,左手边是一间洗手间,右手边是一个简易的小厨房:一个电磁炉,一个热水壶,几盒调料,两罐洗洁精,巴掌大的地方只容得下一人站立。往里走,是三张床加一张小方桌,硬邦邦的床上放着棉被和枕头,床头的钢丝绳上挂着手电筒和毛巾,方桌上放着几盒方便面和几个水杯,一颗泡在铁缸里的小洋葱,几株绿叶坚强地从洋葱里向外爬出。

  “我们四个都姓张,你可以称呼我们为‘张家车队’!”52岁的张兵幽默地说,“我叫张兵,干这个工作9年多了。他叫张吉录,是越战退伍下来的老兵……他是张洪仁,50岁了。这个是张忠友,我们这里面年纪最小的,今年也45岁了!”张兵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道。在聊天中,记者了解到他们与大众职业作息时间的不同。负责送水的总共有4名工人,每周三出车3人,剩余1人可以休息。一出车便是一周,4个人轮流休息,每休一次可休一周。于张兵和他的工友们而言,这已演变为最常态化的生活。在日复一日的送水工作中,这份苦差虽浸满咸咸的汗水,却用自己的苦换来了别人的甜,也成了人生中与众不同的滋味。

  半夜12点,当城市在沉睡时,他们已经开始工作。据了解,“张家车队”每周三出车,通常在晚上12点做准备工作,凌晨3、4点发车。一路给沿线的无水源或缺水站区送水,保障沿线职工和劳务工能及时用上干净放心的生活水。于他们4个人而言,没有法定节假日,每个和亲人团聚的日子都得在车上度过。在没有信号的路途中忍受着孤单与寂寞。“我们正月初一也要上班,这么多年了,还没有跟家人过过一个团圆年。”说这话时,张兵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

  一起工作这么多年,“张家车队”几乎没有过争吵,被领导夸赞为“放心班组”,他们说,工作中的大事小事他们都会商量着来,互相体谅和理解,就像亲兄弟一样。每到一个送水点时,三个人合作起来,飞奔到水槽车旁忙碌。据了解,这一路共计12个送水点,每个点平均20分钟,他们必须在列车停站的有限时间内,完成开闸放水作业。

  据了解,给青藏线沿线送水的工作自1983年青藏铁路通车后便开始了。这中间三十余年,已经退休了3批工人,如今,张兵和他的工友也已五十有余。他们说,他们会干到干不动为止,直到有新的工人来接替这份工作。

  “冬天一身冰,夏天一身汗”,这就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张兵说:“风吹雨打都要干活,太阳再大、雨再大都要干,我们这没有白天黑夜的,80%的作业都是在夜间完成。”受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即使在夏季,夜晚的车厢依旧潮湿寒冷,车厢外也只剩满目空旷的孤寒。就是在这样恶劣、复杂、艰辛的工作环境里,工人们始终坚守在方寸之地,他们倾注的不仅是对铁路赤诚的热爱,更是对工作无悔的付出。

  他们常常互相鼓励,有大家才有小家,尽管有时候家里人想不通,但他们认为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不平凡之处,看到沿线2000多人都能用上自己送来安全干净的水,也是一种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