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砥砺奋进的五年】巴扎藏族乡脱贫攻坚小记

2017-06-20 09:10:47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李富生


  原标题:走出保护与增收双赢之路——巴扎藏族乡脱贫攻坚小记

\
村民正在环境整治

\
抓什究旅游示范点内景

\
乡政府领导走访贫困户

\
村干部正在查看药材长势

  从互助县城出发,沿威北公路一直向北,经过著名的北山十二盘坡,再走几公里,就到了巴扎藏族乡。这里是祁连山南麓,遍布茂密的原始森林,绵延数百公里。

  巴扎乡地处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深处,全乡辖8个行政村,1258户524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5户568人,以前是互助县有名的贫困乡。长期以来,这里的农牧民依靠林区和不多的草山发展农牧业,山大沟深、信息闭塞、生产方式原始是这里的生动写照。进入新世纪,如何在保护林区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大事。近年来,巴扎乡按照“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工作引领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户增收的脱贫攻坚之路。

  特色旅游富了一方百姓

  六月的互助北山,林海莽莽,山花烂漫。身处著名景区,如何利用好这天然的宝贵资源,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能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面前的一道全新课题。近年来,巴扎乡开辟旅游扶贫新思路,让群众搭上生态旅游的快车,既延伸了北山旅游产业链,又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巴扎乡抓什究村地处甘禅河两岸,有着无可比拟的好生态、好风景、好山水、好食材。2016年驻村“第一书记”张延明为村里争取到200万元旅游项目资金,其中160万元入股北山景区管委会,每年可分红16万元;40万在黄刺滩建设帐房宾馆茶园,交能人经营,年租金5万元。这样抓什究村每年可分红21万元,其中2万元用于村集体运转费用,剩余19万元中60%为贫困户分红,贫困户每人1300元,40%为贫困边缘户分红。

  贫困户毛其迈就是享受收益分红的贫困户之一。第一年他拿到了6500元的分红,这让他心里美滋滋的。“当初我还不相信呢,没想到入股的第一年就拿到了分红,看样子明后两年我家就可以脱贫咯!”不仅如此,毛其迈还在景区担任天保护林员,每年可增加收入1.2万元,妻子在景区当保洁员,每年可增加收入4500元。如此可观的收入,让这个家庭在脱贫路上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目前巴扎乡参与旅游谋富路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合伙开农家院,有的人开自助餐饮基地,还有的人发展养殖业专门为这些农家院供应牛羊。帐房宾馆茶园负责人徐文全告诉记者,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让旅游与扶贫结合起来,不少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地参与旅游开发,既保护了原始生态,又实现了脱贫致富。

  绿色产业拓宽致富路

  众所周知,产业扶贫无疑是脱贫攻坚战的重头戏。

  巴扎乡位于互助县东北部,人少山多、水源好,非常适合野外养殖。以往,当地农民会在自家养上少量牛羊,但因为没有规模,无法形成经济效益,更不能成为扶贫产业。

  有这么好的山林资源,为什么不能形成集群发展的效应呢?为此,巴扎乡狠抓产业打基础,将党的惠民政策与农村种养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培育产业扶贫项目。

  甘冲沟村是巴扎乡典型的贫困村,全村199户89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69人。贺才仁多杰是村里18户贫困户之一。2015年,乡政府给他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帮助他发展养殖产业,他用这笔贷款全部购买了牦牛。这让贺才仁多杰的生活看到了希望。去年,政府给贫困户家庭每个人5400元的补助,贺才仁多杰家6口人,共拿到扶贫补助款3.24万元。贺才仁多杰用这笔钱全部购买了羊。目前,贺才仁多杰家的牛发展到40多头,羊160只。虽然还没有从养殖方面见到收益,但他知道,自己在大山深处有了一家“绿色银行”。用他的话说:“政府帮着给我贷款,我不能辜负政府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我要养好我的牛和羊,争取在明后年卖个好价钱。”

  和贺才仁多杰一样,贫困户王永利家境贫困,政府也帮助他发展养殖业,一年可增加收入2万余元。在山上放羊之际,王永利采集羊肚菌、蕨菜等优质山货,通过销售给周边茶园,也增加了一定的收入。同时,巴扎乡将王永利纳入生态护林管护岗位,年增加收入1.2万元。

  因为耕地面积少,巴扎乡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植业,通过种植当归、芍药、羌活等中药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峡塘村桂华加家中有5口人,因供两个孩子上大学,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针对桂华加的实际情况,乡上为他协调国家贴息贷款3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同时,桂华加通过产业到户资金2.7万元,种植羌活3亩,还入股了一家茶园。说到获得的扶持,桂华加脸上有掩饰不住的激动:“感谢政府帮我协调贷款,有了这些帮助,我相信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为拓宽贫困人口的脱贫渠道,巴扎乡因地制宜,聘用贫困人口上岗护林,为贫困户增加了一份稳定的收入。目前,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管护岗位113人,每年共发放护林员生活补贴124.3万元。此外,巴扎乡拥有牛羊养殖户78户,特色种植户25户。2016年,通过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方式,共脱贫34户121人。

  在巴扎乡,像贺才仁多杰、王永利、桂华加这样的群众比比皆是。靠林区特色产业致富,已成为每个巴扎人的共识,特色产业也成为他们走向富裕的最大支撑。

  村容整洁彰显和谐美

  互助北山是我省著名景区。如何让生态之美和田园之美相得益彰是个重大课题。近年来,巴扎乡把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提升景区品质的重要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美化家园的行动。

  走进巴扎乡学科村委会广场,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清新脱俗,绿意和古村相映成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以前村里是土路,垃圾堆在路边长时间不清理臭气熏天。现在好了,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村里干净多了。”村民李多杰说起村里的新变化,十分高兴。

  “农村环境卫生看起来是扫地倒垃圾的小事,但没有长效的制度和群众的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学科村党支部书记尹得录对此深有感触。学科村在实施农村环境整治中,村干部带头,构建起一个乡村全力支持、村民自觉参与的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村容村貌实现了美丽蜕变。

  学科村洁净的村容村貌,是巴扎乡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把景区环境整治好,巴扎乡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进一步改善了景区环境面貌,营造了山美水美村更美的人文环境。

  在巴扎乡,大通河穿乡而过,一条条支流,把巴扎乡浸润成一个充满灵韵的水乡。为保证大通河水生态环境,防止向河道倾倒垃圾,巴扎乡在大通河两旁种植树苗,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大通河水域也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巴扎乡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中,参与环境综合整治人数达到960余人(次),投入机械44台(次),清理各类河道、道路边沟43公里,清理乱堆放560余处,集中处理垃圾、砂石土方173.5方。经过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村内乱堆的柴草不见了,路边的垃圾堆不见了,场院里的粪堆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曲径通幽的篱笆墙、古意盎然的游亭,游人徜徉于基中,恍若漫步于仙景。

  “世人只有巴扎加定。”一位诗人这样评价地处北山景区的两个乡镇。走进巴扎乡境内,你会发现,生态美和人文美如此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