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砥砺奋进的五年】称多牧民吃上了“文化饭”

2017-06-15 09:34:38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多钧 马寒玉


  原标题:称多牧民吃上了“文化饭”
 

\
巴吾在操作石雕加工设备。本报记者 张多钧 摄

  阴雨绵绵的六月,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牧民采挖虫草的“黄金季”,一户牧民一年家中大部分的支出来自这一个月,所以牧民们纷纷上山采挖虫草,提高家庭收入。

  但是,对于巴吾来说却不是这样。巴吾认为,做好自己的石雕产业才是根本,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还可以保护传承石雕文化产业。

  6月10日,我们走进称多县民间石雕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只见偌大的加工车间中只有巴吾一个人,加工车间的中央摆放着尕朵觉悟神山的模型,这是巴吾的作品。巴吾正忙着为尕朵觉悟神山模型上泥。

  加工车间的正上方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成品,这些成品都是用石头制成的,有放酸奶的容器等生活用品,还有寺院用的供佛器具。加工车间的隔壁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石头,还有巴吾自己制作的加工机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放着一块石头。

  “别小看这块石头,这块石头是我从尕朵觉悟神山脚下买来的天珠石,花了一万多元呢,能制作四五个成品,每个成品都能卖到4000多元,而且,市场上这种石头很少见。”巴吾指着角落的天珠石说。

  巴吾的公司里还有13个学徒,如今,他们都上山挖虫草了,只有巴吾一人每天坚持做石雕。巴吾的13个学徒都是称多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其中学得最快、技术最好的要数西周。

  今年37岁的西周是尕朵乡科玛村人,家中既没有牛羊,也没草山。由于父母早逝,西周每天流浪在尕朵乡的街头。巴吾发现后将西周带到公司里学手艺,从此西周每个月有了固定的收入,告别了以前流浪的生活。

  “西周也非常争气,学得很快,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石雕这门手艺,每个月我给他发3500元的工资,更让人欣喜的是,西周现在已经娶妻成家了,每个月的收入也足够家中的各项开支。”巴吾骄傲地说。

  称多县民间石雕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从去年成立至今,已经销售了近千件成品,每个月的收入除了13个学徒每人3500元的工资,巴吾还略有盈余,用来购买材料。

  巴吾的公司仅仅是称多县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称多县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灾后重建期间,大家都忙着重建新家园,文化产业发展滞后。随着灾后重建全面完成,称多县打响“嘎域神韵,人文称多”文化品牌。

  文化在保护中发展,称多县白龙卓舞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通天河沿线古村落古岩画、古碉堡、格雪拉宫壁画三处正在申请国宝,尤其是尕朵乡格雪拉宫壁画在全藏区更是独一无二。

  “我们在保护文化产业中共享文化成果,全县有拉布乡、尕朵乡、清水河镇和通天河四个民间文化艺术团,其中嘉塘马术协会,武士舞艺术团,从业人员近300人。称多者贝唐卡与藏娘唐卡隔通天河,属于同宗同源,赛河藏刀与安冲藏刀也是隔通天河,属于同宗同源,制作的工艺及技术相差无二,还有石刻、面具制作、特色服饰加工,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加起来达到了1000多人。”称多县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局长曲塔自豪地说。

  就在6月8日,称多县文学艺术及联合会成立,联合会下属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格萨尔协会、作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协会、民俗协会等,这对于称多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坚信,称多县更多的牧民群众将通过共享文化产业成果,吃上“文化饭”,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