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对北川桃龙藏族乡脱贫攻坚的调查

2017-05-17 14:48:16   来源:绵阳新闻网   作者:方发勇


  原标题:“绣花”功夫是如何修炼的——对北川桃龙藏族乡脱贫攻坚的调查

\
乡领导班子成员到贫困村研究精准脱贫工作

\

全市农村精神文明暨“四好村”创建交流会代表参观

\

志愿者清理村道沿线 芽地村土鸡养殖大户

\

万亩黄连基地

  初夏时节,从北川新县城出发,一路向北,蜿蜒而上,逐渐抵达“白云升起的地方”,一个静静躺在“山沟里的寨子”蓦然惊现于眼前。

  这就是北川桃龙藏族乡,一个隐藏在群山之中的“世外桃源”。蓝天白云,是这里的底色;鸟语花香,是这里的基调;明礼诚信,是这里的风格……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的地方。在武侠小说里,这常常是修炼功夫的好地方。

  在现实世界里,这里也正悄悄修炼着另一门“功夫”——

  数据显示,到2016年底,桃龙藏族乡已累计脱贫92户,占77.3%,累计脱贫人口340人,占78.9%。脱贫攻坚战打响第一年,一个山区民族乡就跑出了一个让人惊异的脱贫“加速度”。

  在北川巴拿恰观羌族姑娘绣花,可以发现,绣娘看似飞针走线、收放自如、潇洒得很,绣花却不折不扣是一个细致活儿,不仅仅需要娴熟的技艺,更需要带着爱心的倾情付出、执着追求、精心雕琢。

  连日来记者在桃龙调查发现,桃龙脱贫攻坚之道也恰如“绣花”,始终带着爱民为民的深厚情怀,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精准”二字,成为解读桃龙脱贫攻坚的关键线索。

  扶持谁?

  精准扶贫,前提是精准识贫。桃龙通过建档立卡、建制明责,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让真正的困难群众得到了及时有效帮扶

  精准扶贫,首先面对的基本问题是,扶持谁?

  2014年,桃龙藏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375元;有2个省定贫困村;识别贫困人口119户431人,贫困发生率为12.7%。对桃龙而言,脱贫攻坚,注定是一场硬仗。

  战斗,从精准识贫开始。

  在乡党委、政府组织下,100多名“扶贫战士”戴着“放大镜”,挨家挨户上门查询登记,摸清底数,获取农户的各项信息资料,并分“户”建立“家庭档案”。

  与此同时,乡党委、政府对各村两委班子建设、产业发展、基层党建、集体经济等村级建设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村”建立了“小康信息库”。

  不仅如此,桃龙还将低保户、五保户、计生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体及党员等登记造册,建立“专项档案”。

  通过群众申请、村民会议评议公示、层层上报等程序,很快,所有贫困户精准地识别出来,“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

  每半月,驻村工作人员会深入贫困户家里了解扶贫动态,及时更新调整数据信息系统,适时掌握农户家庭情况,解析致贫原因,探索致富路径。

  精准识贫之后,接下来就是要构建好的体制机制。

  桃龙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乡长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统筹兼顾,挂图作战,因村因户因人调兵遣将。

  党政“一把手”挂帅,分别包干负责2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乡人大主席具体负责全乡脱贫攻坚业务工作,7名班子成员分别

  负责一个村,落实专门人员负责项目建设和脱贫业务工作。

  机关全体干部、辖区站所人员、村组干部和党员均联系包干一户贫困户,乡与村、村与组、联系人与贫困户层层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

  联系领导每半月到村户走访调研,县人大办、食药工质局每月现场办公,第一书记、农技员坚守一线,深入农户,精准施策,指导发展。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桃龙建立了“三个一”即“一月一安排、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责任工作机制——

  一月一安排。乡脱贫攻坚指挥部根据各村工作任务,制定月责任清单,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责任人等。对照责任清单,各村组明确自己“该干啥”、“怎么干”。

  一月一督查。乡上组织专门力量成立督查工作组,围绕责任清单内容,采取查资料、走访座谈、电话随访等方式,对各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

  一月一通报。指挥部根据督查组反馈的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并对工作推进缓慢的村组和责任单位提出整改要求,跟踪督促解决。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精准识贫,弄清楚了真正的贫困人口,搞清楚了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让扶贫由“大水漫灌”走向了“滴水浇灌”;责任机制的建立,则明确了责任担当,有力有效地确保了脱贫攻坚的推进。

  谁来扶?

  脱贫攻坚既是头等大事,也是政治责任。桃龙通过建堡垒树榜样比奉献发内力,汇聚起了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

  脱贫攻坚是一场世纪之路,必须要有敢于攻关、善于攻关的党组织强力引领,方能致胜。对于基层党委、政府来说,必须适时创新转变职能,提升执政能力。

  在脱贫攻坚中,桃龙乡党委致力打造战斗型党组织,创新实行了“四看”“四找”“四有”的移动现场办公工作方式,摒弃干部造假、做秀、不作为的做法,引领贫困群众舍去“等、靠、要、赖”的观念。

  所谓“四看”,就是要看态度、看行动、看亮点、看发展;“四找”就是要找差距、找问题、找经验、找对策;“四有”,就是要有触动、有启发、有办法、有改进。

  战斗型党组织的创建和工作方式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转变,“我要扶贫,我要尽力扶贫”成为全乡党政干部脱贫攻坚中的新气象。

  趁热打铁,乡党委庚即在全乡党组织及党员中开展了“五亮五拼”(亮身份、亮责任、亮奉献、亮评议、亮实效;拼觉悟、拼能力、拼作风、拼形象、拼威望)活动,将党员亮于群众视野,广泛接受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监督评议。

  脱贫攻坚不是扶贫干部的“独角戏”,必须唱好帮扶与被帮扶的“二人转”。在脱贫攻坚中,桃龙的一大创举,就是引入志愿服务。

  桃龙注册成立了以副乡长为大队长,以在乡党员干部、热心群众为成员的桃龙志愿者服务大队;各村(社区)组织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小队。

  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扶贫济困、邻里矛盾化解、交通劝导、文化服务、清洁卫生、老残留守儿童特护等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引领带动群众积极参与脱贫奔康,养成文明行为。

  目前,全乡已建立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妇女志愿者服务队等30支,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50人,占全乡在乡劳动力的35%。已开展了近百次扶贫奔康志愿服务,参与人数达到2400余人次。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在乡党委、政府倡议指导下,桃龙各村(社区)设立了道德法治评议堂,让贫困群众的“口袋”与“脑袋”同步富裕。

  各村(社区)通过党员群众大会,动员推荐德高望重、乐于奉献、组织协调能力强的村民作为评议堂成员,一般由7-9名成员组成。

  评议堂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道德法律宣讲、好人好事公示褒奖、邻里纠纷调解、点评劝导不文明行为、公示批评严重不道德行为、培育良好村风民俗。

  与此同时,评议堂还参与村内重大事项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监督,重大活动协调等村务工作。评议堂建立评议档案、评议记录、帮扶制度和善行义举公示栏。评议结果纳入全乡各项文明评比参考指标。

  针对一些贫困户、一些贫困人员脱贫不主动积极、缺少自我脱贫和发展动力的状况,评议堂在充分了解了他们的需求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讨论和评议。

  目前,全乡6村1社区7个评议堂已开展评议活动60余次,其参与评比出的“好媳妇”“慈公婆”“好邻居”“发展户”“最美家庭”“最美干部”等先进集体和个人也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战,必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桃龙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唤醒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整合集聚各方面的资源,为脱贫攻坚汇聚起了磅礴力量。

  怎么扶?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桃龙因地制宜,始终把培育山区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脱贫最基本的问题是经济问题,是增加收入的问题,以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是脱贫攻坚的核心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乡党委、政府决定以优势特色农业中药材种植业为主线,以生态养殖、特色苗圃,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为支线,规划建成了“一门户两沿线”的产业发展格局。

  以大鹏村为门户,集中成片打造以白果、厚朴、桂花为主的4000亩药材苗圃基地;在马桃路沿线的芽地、铁龙村集中打造以厚朴、黄连等为主的7万亩中药材连片规模化种植基地,在桃红、九成村打造1.5万头生猪生态养殖基地;在桃铁路沿线的铁龙、桃花村集中打造以4000亩高山核桃、百亩重楼为主的规模化产业基地。

  在产业结构优化中,桃龙增大了价高畅销的药材种植规模,更新了低产老化的药材种植,新增了白果(采叶)等新品药材的种植规模,重点扩大了养殖业(生猪、肉牛、白山羊、土鸡等)的规模,发展了以旅游业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同时,重点兼顾了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脱贫的特殊需要。

  桃龙是北川全县唯一的藏民族乡,也是多民族之乡,民族文化多彩厚重,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富集。

  乡党委、政府积极挖掘民族文化,以“藏乡桃源”为主题,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集中打造了白果树院子、幸福院子两个农家接待点和九成号藏家旅游接待中心,借力“雪顿节”“望果节”等民间传统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桃龙,发展生态休闲

  避暑康乐旅游。

  在土地资源有限,种植业扩能受限的情况下,乡党委、政府主动变革,力求从“增值”上为产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目前,桃龙大力发展以生猪、肉牛、白山羊、土鸡为主的生态养殖业。广泛推行林下间种或养殖,在木本药材林间套种草本药材,或发展林下药鸡等养殖,开阔了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桃龙变“扩量”为“增值”,积极与药博园、成都天锦草药业等合作,努力实现短期药材的订单生产和粗加工,延长产业链;对中药材进行GAP认证,增加产品附加值;盘活壮大合作社,为中药材生产和营销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模式。

  着眼“绿色生态”,打造生态农产品之乡,创牌增效。桃龙积极探索互联网+农特产品、中药材模式,主动粘合药博园、电商企业,广开渠道,注册“桃龙山珍”生态农产品商标,包装提升“桃红”酒、水磨玉米面、生态粮食猪鲜肉及加工、林下药鸡、土蜂蜜等品牌。

  去年,桃龙中药材更新种植1万余亩,新发展重楼种植150余亩,全乡厚朴、黄连、当归、大黄、天麻、重楼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5万余亩;巩固扩大了苗圃基地,新增白果苗圃800余亩,桂花、红豆杉、厚朴等苗圃已达4000余亩。生态猪养殖规模达到1.5万头,出栏1万余头,出栏肉牛800余头,白山羊1000余头,土鸡5万余只。

  2016年,桃龙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41.9元,比上年增长22.9%,增幅排名北川全县第二。

  如何退?

  桃龙坚持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并重,充分调动群众和干部积极性,设定时间表,留出缓冲期,按照摘帽标准验收,实行逐户销号

  脱贫不单是经济脱贫,而是经济、思想和文明的全面脱贫。预防返贫,退出帮扶,必须建立精深发展的机制,以永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桃龙广泛开展了“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环境综合大整治行动,通过集中治理“五乱”,消除卫生盲点、死角和薄弱环节,环境状况明显改观,风貌品位上档升级。

  为了给群众脱贫攻坚提供政策法律知识、市场信息、种养殖技术等支持,桃龙创办了以乡党委书记为校长,村党支部书记为副校长的民族夜校,设置了法治、道德、种植养殖技术等专门课程,定期、不定期邀请乡内外相关专业人士、乡属机关和站所负责人、部门业务员、村带头致富能手、种植养殖大户、文明标兵等先进带头人开堂授课。

  同时,积极推进“固定课堂”、“田间课堂”一体化建设。组织夜校学员到特色养殖、种植基地观摩、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营技能。

  为了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道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桃龙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主观作用,各村(社区)成立了乡风文明监督小组、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事项规程、禁赌规定、孝德公约等规章,村民家家都签订遵守协议。

  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微信、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宣传形式,对“移风易俗、摒除社会不良风气”进行广泛宣传;开展“五提倡五反对”活动(提倡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 费;提倡健康娱乐,反对酗酒赌博;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倡村邻和睦,反对勾心斗角;提倡孝老爱亲,反对薄养厚葬),促成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在乡党委、政府倡议指导下,社区成立了文化服务队,大力发掘藏羌民族文化资源,编排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节目。社区服务队走村入户,常年为群众提供演艺服务。

  各村还利用农闲时间,精心组织开展藏歌藏舞、羌歌羌舞、健身操等形式的各类文化活动。定期举办农民运动会、“望果节”“雪顿节”“羌历年”等民间民俗活动。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间文娱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陶冶了群众的情操。

  一系列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的开展,在全乡群众中形成了“人人争文明,个个讲风尚;人人讲奉献,个个讲友爱;人人争先进,个个比成绩”的桃龙新时尚,促成了乡容村貌、乡风民俗、群众道德水准和文明水平与全乡的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形成了健康、向上、文明的社会风气和好习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脱贫攻坚初战告捷,仅是桃龙脱贫攻坚中的“小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坚持不懈。今年,北川全县要实现“摘帽”。不待扬鞭自奋蹄。桃龙藏族乡将把“精准”落实到扶贫脱贫工作的全过程和各环节,用好“绣花针”,练好“绣花功”,为北川实现“摘帽”贡献“桃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