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文化雪顿 幸福雪顿——记传统节日雪顿节

2016-09-01 09:01:33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王珊 张琪


  公式

  雪顿节是拉萨传统的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的哲蚌寺,于每年藏历7月1日开始举办,为期7天。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即为吃酸奶的节日,又叫“酸奶节”。节日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也称“藏戏节”“晒佛节”。自1994年由拉萨市政府主办以来,逐渐演变成集传统展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一体,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国内外知名节庆盛会。

  9月的拉萨,艳阳高照;初秋的圣城,清风宜人。为期7天的雪顿节拉开帷幕,拉萨市各族群众同来自国内外的宾朋一道,沉浸在歌舞的海洋里,徜徉在鲜花的怀抱中,收获着八方的友谊,创造着合作的机遇,幸福和喜悦浓缩在一起。雪顿节的拉萨,阳光更加明媚,鲜花更加娇艳动人,市场更加活跃,欢乐的气氛充满大街小巷。

  展佛活动、藏戏展演……伴随着一场场独具西藏传统民俗文化特色的活动相继开展,雪顿节期间,拉萨又将迎来又一个旅游高峰。

  雪顿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以前,当时是一种纯宗教活动。由于藏历6月底7月初是高原上各种生物最活跃的季节,为避免无意杀生,僧众在此期间只准在室内修行。到开禁的日子,信徒们就供奉酸奶给开斋的寺庙僧人享用,形成雪顿节。公元17世纪末期,雪顿节又增加了在罗布林卡演出藏戏的内容,并逐渐成为一年一度的群众性节日。

  悠久历史的雪顿节

  雪顿节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节日最早在哲蚌寺形成,那时雪顿节是一种纯宗教活动。民间相传,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条,最忌讳的是杀生害命。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长,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违背“不杀生”之戒律。因此,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期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待到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酸奶,为他们举行郊游野宴,并在欢庆会上表演藏戏。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1959年,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后,雪顿节的内容更加丰富。节日期间,拉萨市附近的藏族群众三五成群,老少相携,背着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涌入罗布林卡内。节日期间,除本地西藏藏戏剧团外,还有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藏戏剧团来到圣城拉萨切磋戏艺。人们除了观看藏戏外,还在树荫下搭起色彩斑斓的帐篷,在地上铺上卡垫、地毯、摆上果酒,菜肴等节日食品。有的边谈边饮,有的边舞边唱,许多文艺团体也来表演民族歌舞,以此助兴。

  随着历史的演变,如今雪顿节已经成为集传统展佛、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盛会。

  文化盛宴的雪顿节

  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

  作为节日的序幕,哲蚌寺展佛是最令人瞩目的仪式。早上8点,哲蚌寺背后的半山腰上,在第一缕曙光的辉映下,伴着凝重、庄严的法号声,一幅500平方米、用五彩丝绸织就的巨大释迦牟尼像徐徐展露出祥和的容颜……数万名信徒和深受感染的游客无不双手合十,顶礼膜拜。

  雪顿节从公元17世纪末期开始演出藏戏。藏戏的故事,有《诺萨法王》《文成公主》等,其高亢动人的唱腔、抑扬顿挫的独白、神奇瑰丽的面具、古朴肃穆的服饰、优美动人的舞姿,散发着一种浑然天成、底蕴丰厚的独特魅力。在罗布林卡、宗角禄康公园内,藏戏队伍每天不停歇地从上午11点唱到暮色降临,表演者自得其乐,观赏者更是乐此不疲。

  欢乐祥和的雪顿节

  藏族群众是非常喜欢过林卡的。每逢雪顿节,人们早早地来到林卡内,搭起色彩斑斓的帐篷,在地上铺上卡垫、地毯,摆上各种酒和饮料、菜肴等节日食品。在挺拔的白杨树下,绿茵茵的草地上,美丽的河畔溪边,都可见到身着艳丽服装的藏族群众,或合家而出,或约请亲友,人们三五成群,在帐篷内狂歌畅饮,同时还玩耍藏棋、藏牌等游戏。跳舞、唱歌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自娱自乐的情景更是随处可见,摆摊设棚,供应游人。下午,各家开始串门作客,主人向客人敬三口一杯的酒,在劝酒时,唱起不同曲调的酒歌,各帐篷内,相互敬酒,十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