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草色青青碧万顷——西藏草原生态游发展掠影

2016-07-22 08:51:00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王莉


  草色青青,清风习习。蓝天白云下,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伴着悠扬的歌声,住在帐篷里,开始了他们欢乐的草原生态旅游。

  近年来,随着西藏草场保护取得的成果不断扩大,农牧民增收致富积极性不断提高,草原生态旅游发展起来,草原正在展示出它碧绿色的面纱,逐渐成为了西藏旅游又一个新亮点。

  如画的草原、浓浓的草香、黑色的帐篷、好客的主人、纯正的酥油茶、香甜的青稞酒……蓝天白云下,一拨又一拨的游客,伴着悠扬的歌声,尽情地享受着草原旅游带来的新体验。

  农牧民办起牧家乐

  “每天早晨8点,我们一起床就忙着打扫卫生,布置帐篷,一接到客人的预订电话,就马上准备帐篷和食物,保证每一位游客吃得称心、玩得开心、住得舒心。”天空才微微发白,当雄县达娃多吉一家就开始忙碌起来。2007年,原本以放牧、跑长途养家的达娃多吉抓住青藏铁路给西藏旅游带来的发展机遇,借鉴内地一些农牧民的经验,在家乡开办了属于自己的牧家乐,“开业到现在客人越来越多了,每个月的纯利润在3万多元,让我更开心的是,昔日的草原也变成了我们一家增收致富的新门路。”达娃多吉说。

  达娃多吉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好,这得益于他与时俱进的观念,更得益于日臻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草原,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十二五”期间西藏共落实投资70余亿元,先后实施了生态安全屏障、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等16大类农牧业重大建设项目。据统计,到2015年,全区累计建设草场围栏4310万亩,退化草地补播1199万亩,人工种草106.84万亩,全区草原鲜草产量达8139.9万吨,比“十一五”末增长4.1%,草原植被覆盖达到42.3%。如今的藏北高原,一道壮观屏障已然形成,曾经的“黄色豁口”悄然返青,一碧万顷。

  中午1点,游客陆续来了,达娃多吉一家又开始忙碌起来,向客人一一敬上香醇的青稞酒和酥油茶。碧草蓝天下,一顶顶黑色帐篷里,不时传出嘹亮悠扬的藏北牧歌,浓郁的藏北民俗风情让每一个游客充满新鲜和感动。

  草原旅游好特色

  “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不仅有远古岩画,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为苍茫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著名的唐蕃古道贯穿南北。”玩了一天的陕西游客李振躺在帐篷里,在朋友圈发微信。

  尽管这里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但这里有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以及浩瀚的草原和冰川、温泉、地热……“在内地,我们看到的全是高楼大厦,这里全是草原,心情都不一样,草原旅游既有牧区特色,也有草原的特色。不但能吃到正宗的羊肉、人参果等纯天然食品,更能领略到藏族特有游牧文化。”提起这次旅游,90后的游客王冲满心欢喜。

  开阔的视野、美丽的风景、可口的饭菜,不仅深深吸引了外地游客,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当地居民来这里休闲。游客加央尼玛说:“我在拉萨工作,每到节假日常常约上亲朋好友一起到这里来玩,一来可以领略大自然的风光,二来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在这个时候放松一下。”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大力实施,牧民已经逐步告别帐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帐篷渐渐淡出了牧民的生活。但是,到草原上逛一逛,到帐篷里坐一坐,唠唠家常,实地亲身感受高原牧民的生活,仍然是外地游客和本地人所期盼的。

  几年的经营管理,丰富了达娃多吉的实战经验,“现在我对经营这个草原牧家乐是信心十足。今年,我在提供生态牧家饭的基础上,还把附近村民中能歌善舞的人请来为游客表演原生态藏族歌舞,反应真的很不错。”

  保护草原促旅游

  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和高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日臻完善,草原生态旅游热度越来越高,和达娃多吉一样,越来越多的农牧民从中看到了商机,纷纷参与到保护草原的大军中。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旅游服务,吃起了草原“旅游饭”,当起了“草根导游”,干起了草原牧家乐。

  “历史、民俗、饮食、风情、文化的有机结合是草原旅游的一大亮点,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情怀,凡是参与旅游服务的农牧民一年可以增加2500元到3000元的现金收入。”说起现在的好日子,那曲地区有关负责人语快言甜:“随着保护意识的增强,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的面会越来越宽,人数会越来越多,农牧民通过旅游服务增加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旅游旺季期间,当雄县参与旅游服务的牧民达150户,创造经济效益200多万元。青青草原,正在展示出它碧绿色的面纱,逐渐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又一个新亮点。

  草原生态旅游让草原保护工作进展顺利,拓宽了农牧民致富渠道,部分农牧民从事旅游运输、马匹服饰租赁、土特产和纪念品销售等,腰包鼓了起来。在旅游产业带动下,去年牧区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