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医疗援藏由“输血”转变为“造血”

2016-07-15 11:31:10   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习淑祎


\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是去年我国中组部、人社部和国家卫计委首次提出的医疗援藏的新思路、新模式。

  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共由143名医疗人员组成,他们分别来自8省(市)的三甲医院。

  援助对象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地市人民医院。按照结对关系,由北京协和医院等4家国家级医院组成的援藏医疗队援助自治区人民医院,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广东省、重庆市、辽宁省、陕西省分别援助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林芝市、昌都市、那曲地区、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这也是按照中组部“1+7”的援助模式进行分配的。

  医疗援藏由来已久,但“组团式”却是去年首次开展的医疗援藏新模式。由国家卫计委和有关对口支援省市指派医院,成批次组团选派医疗骨干,支持西藏受援医院科室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持续支援,整体提升受援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多科室、各领域专业人才组成

  “以前,医疗援藏一直是通过‘较零散’的形式进行的。我们通常会由某一所医院派出几名医疗专家,到西藏的部分医院进行帮扶,但总体来说没能形成框架,也不能真正针对医院所需求的援助进行帮扶,有一些缺憾。”北京市“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拉萨市人民医院院长于亚滨说。

  “我们北京市援藏医疗队的所有成员在接到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时候都是很突兀的,很多人现在回想起来援藏还是仿佛做梦一般。很多队员的第一次相识,是在飞往拉萨的飞机上,也是在那时候才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有了一个认识。来自北京市14家不同的医疗机构的不同科室的医疗人才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我们团队里的14家医疗机构,有6家专科医院、8家综合医院,各位医生所擅长的专业领域也包括了儿科、妇产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多个科室,多个专业。这几乎覆盖到了医院的很多科室和专业,这样的援助效果也更是明显有效。”于亚滨说。

  从“小组团”发展到“大组团”

  由4家国家级医院的医疗人才组成的援藏医疗队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援助,在医疗队队长、自治区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韩丁看来,“组团式”援藏的两大关键词便是“组团”和“造血”。

  关于组团,韩丁认为,要真正发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小组团”发展到“大组团”。

  “在藏医疗专家和当地同仁通过传、帮、带积极对接,形成‘小组团’,建章立制,密切协作,相互配合,注重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系统建设,规范医疗行为,优化医疗流程,不仅从专业技术而且从观念、理念上进行碰撞、同化、融合。‘小组团’过后便是‘中组团’,4家国家级医院对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对应科室实行承包责任制,整建制进行全面帮扶,各家支援医院的在藏医疗队员是桥梁和纽带,援受双方科室组团‘结对子、走亲戚’,密切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融合、对接。”

  “小组团”到“中组团”这仍旧是属于援助,要真正实现“大组团”援藏模式,最重要的便是逐步解决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和提前流失的瓶颈问题。据韩丁介绍,从“小组团”到“大组团”的转变,也可谓是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改变。

  医疗援藏由“输血”变为“造血”

  据韩丁介绍,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最好的结果便是帮扶理念逐步实现从“输血”到“输造血”结合,再到完全自我“造血”的根本转变。

  “医疗队员不以自己创造了多少个自治区第一的新技术、新项目为自豪,而是以让当地同仁能独立开展多少个新技术、新项目为骄傲。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个医疗队员的心中。”韩丁说。

  此外,韩丁介绍,更重要的是,根据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周期长的特点,要提高已经培养成熟并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本地专业技术人才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避免他们提前流失,导致人才培养“事倍功半”,只要解决了医院发展最大的瓶颈“人和人才的问题”,4家国家级医院有足够大的容量成批次地接纳、培养各类人才,由“输血式”转变为“造血式”帮扶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本地区优秀医疗人才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以及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最终受益的一定是本地区广大的藏族同胞和干部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