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精准扶贫是个宝

2016-07-11 09:33:45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沸宇


  最近,67岁的西藏贡嘎县吉雄镇红星村农民加措激动地告诉记者,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住到这样好的房子,真是无法说出自己的感激之情。这位藏族农民帮助自己的两个儿女成了家,却再无能力改善自己住了30年的土坯危房。今年5月,他搬回到由政府实施的“精准扶贫”帮助他在原址上修建的钢筋水泥新房。说起“精准扶贫”,老人的藏语里不时蹦出:“仁青诺布,仁青诺布”。见记者迷惑不解,旁边的翻译告诉,村里很多群众都称赞这个的政策是宝贝,是珍贵的宝贝……

  工布江达县金达镇德村人都说,本村年过70的老阿妈乔吉现在活得好像换了个人,见人就笑。村民们说,乔吉过去命苦如黄连,中年丧夫,儿子入狱,儿媳离家,女儿眼疾,小孙女尚在上小学。大前年,她们家来了个会土木手艺的汉族女婿张彦青,后来她家被政府列为精准扶贫户。如今,新房盖起来了,张彦青也找到了活干,还带着她的女儿卓嘠去内地看病。老阿妈也称赞现在的政策是“仁青诺布”。

  精准扶贫在西藏受到了各族群众发自内心的称赞。据了解,西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难点地区,“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西藏确定59万农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9万贫困人口虽不多,但这些人口分布在12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上,脱贫的难度却相当大。据悉,造成贫困的原因复杂而多样:自然环境恶劣,生存发展条件差,生产方式落后,贫困人口素质低等。

  精准扶贫首先在精准识别贫困户。西藏自治区扶贫办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这59万人已经经过3遍严肃认真的核对核准,眼下有些核准还在进行之中。识别的标准标准各地大同小异:一看房、二看牛羊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五看思想状况……贫困户的确定有着严格的程序:一申请、一评议、两审核(村乡)、三公示(村乡县),到最后形成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记者查看过许多贫困家庭,每家都有帮扶卡、贫困户信息一览表、帮扶责任书,各乡镇都有结对帮扶的记录薄,记录薄里详细记载着贫困的信息和帮扶的过程等。

  针对59万人致贫的不同原因,西藏分类推进扶贫举措: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实行易地搬迁、森林草原的农牧民得到生态补偿、有产业基础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对缺乏劳动技能的实施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等。

  扶贫举措的分类推进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记者查看了自治区各类扶贫举措的人数之和,发现远大于59万,怀疑之心油然而生。问自治区扶贫办,答说是不少贫困户的脱贫不能依靠单一措施,需要实施多种措施,比如,某户搬迁住进新房之后,还需要进行劳务培训、转移就业等。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桑木村农牧民集中安置点,记者进行暗访,发现即将搬来的300户都张榜公布,还公布着300户中搬来后的就业岗位,如护林员、厨师、服务员等。

  精准扶贫极大促进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究其原因是投入增加了、产业方向更明确、大家的责任心更强了。近几年,优势产业帮助脱贫致富的故事在西藏接连不断:有身份人不吃的“黑青稞、紫青稞”,成为隆子县边久林村116户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林芝市巴宜区阿吉林特色经济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依靠餐饮、手工艺品、林下产品及加工等,现年营业额已达400余万元。江达县波罗乡农牧民手工业合作社,使附近几十名年青人月收入约5000元,真是“一把刻刀圆了致富梦”……

  针对部分贫困对象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习惯于“等、靠、要”甚至“好吃懒做”,西藏各地对此都采取了积极教育与引导。安多县覆盖全县的扶贫政策夜校,既对扶贫政策进行充分讲解,也引导教育贫困群众珍惜来之不易的扶贫项目及成果,实现“要我脱贫”变“我要脱贫”。昌都市宣传教育轰轰烈烈:“安贫可耻、脱贫光荣”“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等标语口号张贴在了偏远的山村,近10万份宣传材料发放到各族群众的手中等。江达县车所村20岁的贡嘎罗布告诉记者,因贫困他原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是那一条条标语、一页页宣传材料重新激发起了他生活的希望。他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于是,他来到了昌都市职业技术学院为贫困对象免费开办的藏医专业中专学历培训班,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西藏的脱贫攻坚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西藏自治区主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尽管有诸多不利方面,但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有兄弟省市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只要我们上下努力,科学精确施策,一定能够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