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84个传习基地助力西藏非遗传承

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个传习基地获命名

2016-06-30 10:38:08   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韩海兰 王媛媛


  新增51个非遗传习基地

\
市民参观尼赤派藏文书法展。

  传习基地是西藏自治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活动的重要示范点,是各级政府文化富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命名传习基地,可以鼓励和引导其他国家和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建立传习设施,进而有效开展各类传习活动。”自治区群艺馆副馆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阿旺旦增介绍。

  据了解,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传习基地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展演展示、保护保存等工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级政府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成为文化扶贫、文化富民的重要载体。

  “2012年,西藏开展了首批自治区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命名工作,首批总共有33个自治区非遗项目传习基地得以命名。经过申报、严格审批,自治区文化厅日前命名了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个传习基地。其中区直传习基地包括西藏自治区图书馆(藏文书法——尼赤)、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拉萨扎念弹唱)、中国唐卡之都唐卡画院(藏族唐卡——钦泽画派)等16个;拉萨市有拉萨策门林民族手工传承中心(拉萨堆绣唐卡)等7个,日喀则有16个,山南2个,林芝2个,昌都1个,那曲6个,阿里1个,总共51个。加上第一批命名的33个传习基地,现在有84个自治区非遗项目传习基地。”阿旺旦增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习基地的命名有益于进一步发挥非遗传习基地的带动示范作用。”

  非遗项目得到更好传承

  据介绍,第一批总共命名了33个非遗项目传习基地,但是相比第一批的命名流程和认定标准,第二批非遗项目传习基地的评审认定标准更加严格,需以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为依托,传承项目至少包括1项自治区级以上(含自治区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固定的传习、活动场所,有固定的传承人等;此外,还需在培养后继人才、为学员提供相应实习或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旧西藏,非遗传承人的地位不高,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如今,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自信心都得到极大提升。”阿旺旦增说,建立非遗项目传习基地,有助于传承人制定规范的传承计划,进一步提升非遗文化保护的效率。

  自治区图书馆尼赤派藏文书法,于今年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了“首届尼赤派藏文书法展”。藏文传统书法“尼赤”流派具有数百年的传承历史,历史上“尼赤”流派的书法大家层出不穷,声名远扬。“尼赤派”是藏文“乌钦体”八大藏文流派体系中最重要的流派,是藏文《甘珠尔》和《丹珠尔》的指定书法,目前已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目录。据了解,在尼木县目前有20多位尼赤派藏文书写者,知名的尼赤派书法家就有多吉群培、索朗多杰、扎西顿珠、白玛等,其中扎西顿珠还是尼赤藏文书法国家级传承人,如今“尼赤”书法已成为计算机字库中最主要的应用书法字体之一。

  自治区图书馆(尼赤派藏文书法)被命名为自治区第二批非遗传习基地,将对尼赤藏文书法的传承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非遗保护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传习基地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进一步促进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保护和弘扬,日前,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1个传习基地获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