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各地城市大了、乡村美了、百姓富了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2016-05-25 09:01:39   来源:人民日报   


  5月上中旬,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前夕,记者奔走在雪域高原,从羌塘草原那曲到雅砻河谷山南,从象雄故里阿里到藏东明珠昌都,进农户、入牧家、访学校、探口岸,追寻着各地发展进步的历程,感受着各族群众切身的幸福生活。所到之处,充满着幸福与欢乐、安宁与祥和。

  城镇旧貌换新颜

  “拉萨变大了,变美了,变绿了。”家住拉萨市夺底路的退休老干部洛多由衷地感慨。在他的记忆里,以前的拉萨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所谓市中心也就是宇拓路与八廓街那一带。而如今的拉萨,比那时大了好多倍。

  和平解放那年,当时11岁的达娃扎西对拉萨有着深刻印象:城内没有公路,只有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不到1公里的土路,车马走过,尘土飞扬,与身着绫罗绸缎的贵族及高高在上的华丽宫殿形成了强烈反差,到处都是成群的乞丐与流浪的恶狗,臭气熏天……

  65年过去,拉萨城区面积现已近60平方公里,约为那时的18倍,城市道路总长达到241公里。行走在拉萨城内,映入眼帘的是熙攘的人群、有序的车流、林立的商铺、五光十色的现代传媒广告牌,还有绿树成荫、河流遍布、野鸭子腾空起舞。傍晚时分,罗布林卡、冲赛康等地响起了欢快的音乐声,各族群众跳起锅庄。

  藏东明珠昌都,去年年底完成了老城区改造。一条兼具商业、居住、旅游等多项功能的步行街落成,雕梁画栋、错落有致,与山顶的强巴林寺相互映照。一到傍晚,广场音乐喷泉响起,引来市民驻足观赏,整个城市流光溢彩。“以前街道全是土路,一下雨就无法走,整个城市的房屋呈现一派衰败景象。”卡若区昌庆街居委会的嘎玛多吉说,现在昌都的变化之大之美,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偏远的城镇也在发生着巨变。林芝市察隅县是距离市区最远的县,县城所在的竹瓦根镇同庆小区,前几年还是石头遍地、道路泥泞,中心城区的居民都不愿来这里。如今,由广东援藏出资修建的沿山路,让这里成为县里环境最好的小区。环境的改善让居民们对生活更加热爱,每天一大早都自发起来打扫卫生。地处边境的亚东县下司马镇旧貌换新颜:经过改建的街道宽阔而整洁,绿树成荫,街道两旁矗立着藏式、汉式、英式等各种楼房,来自南亚各国的商人穿行其间,夜晚五彩的霓虹灯将山城映照得如梦如幻……

  幸福生活进乡村

  55岁的达瓦说,他现在无比幸福:住的是二层小楼,家庭年收入有20多万元。家里有7口人。大儿子在日喀则工作,二儿子在镇上开出租车,小女儿刚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达瓦所在的村,是西藏山南乃东县克松村,也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现在全村240户近900人,人均收入超过1.5万元。村支书边巴次仁将现在的生活拍成图片、视频,发给海外的藏胞,许多人都直呼难以置信。

  林芝市鲁朗镇扎西岗村的平措大叔,依靠办家庭旅馆,年收入在20多万元,每年都出去旅游。他说,本村过去的老农奴主也没有他现在过得好。扎西岗村山清水秀,牛羊遍野,不远处就是“鲁朗林海”,现在全村人都很富。

  一个雨后的下午,记者来到察隅县提玉村的僜人铁如龙的家里。他说,近几年,家里生活变化很大,木板房变成了砖石房,新购置了彩电、空调、淋浴器、冰箱等家电,现在全家还依赖种地、养殖为生,但收入大为提高,因为大多是预定的绿色产品。他前几年去过内地,感觉自己的生活与内地没什么差别。该村几十户僜人、藏族人家与他家生产生活状况基本类似。

  住进了新房、用上了电器、看病有医保、上学有“三包”,吃不愁、穿不愁,记者采访过的各族群众,几乎都过上了这样的幸福生活。在当下,他们有了新的需求,被干部们称为“发展中的新问题”,诸如:上好学找名师、看病找名医、劳动者素质不高、过去的水电路基础设施与今天的需求不适应等。对此,居住在边境一线的噶尔县典角村村民次卓玛风趣地说,“过去是‘共产党来了苦变甜’,以后共产党会让我们更加甜”。

  小康路上致富忙

  一辆辆运输车在穿梭,一台台机器在旋转,一个个院子里响起叮当的凿刻之声。以上是记者前不久刚进乃东县结巴乡滴新村时的见闻。10年前,以驱牛牧羊、种植庄稼为生的藏族农牧民,组建起了“兴农砂石加工合作社”,不仅生产砂石料,还能制砖和石雕。此外,该村生产的藏香盒、酥油灯座等特色产品也深受欢迎。村支书扎西多吉说,本村人均收入已达2万多元,现在家家户户忙致富,不像过去一样喝着酒晒太阳了。

  18岁那年,群培次仁跟随解放军学了房屋建筑技能。后来,在西藏的建设热潮中,他组建起了一支13个人的“小包工队”,其后又成立了达热瓦建筑公司。如今,他的达热瓦集团旗下有众多子公司,涉及建筑、房地产、土特产、水利水电及酿酒等多个行业。日喀则仁布县的致富明星群培次仁告诉记者,他已经帮助上万人就业,今后还要带动周围更多的各族同胞共同创业。

  特色手工业成为带动增收的又一渠道。山南贡嘎县吉雄镇红星社区专门从拉萨聘请了唐卡画师,在社区唐卡工艺中心开班授课,社区的年轻人不仅可以学到手艺,还有不菲的收入。“现在,初级班学生创作的唐卡一幅能卖到3000元,高级班则可以卖到数万元。”贡嘎县副县长次仁巴珠说。在林芝市米林县巴新村,珞巴族群众用羊毛编织传统围巾、手工挎包等。珞巴族姑娘亚蓓告诉记者,珞巴织布和服饰是珞巴族特有的文化产品,制作后由县旅游局统一销售。

  日喀则市康马县南尼乡的扎西次仁自去年11月至今,一直在赶制客户的订单。这位藏族木匠几年前还是乡里挂了名的贫困户,虽有手艺但无订单,是扶贫计划改变了他的生活。扎西次仁告诉记者,去年春,他加入村里扶贫项目投资的藏式家具加工专业合作社,凭借传统藏式绘画雕刻手艺,年收入已超过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