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十二五”西藏农牧区发展纪实

2016-04-08 09:30:25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刘倩茹


  原标题:安居乐业家园美 ——“十二五”西藏农牧区发展纪实

  今天的雪域高原,从羌塘草原到藏南谷地、从三江源头到阿里高原,一幢幢安居新房安然矗立。与安居房同时实施的,还有一系列配套设施建设,不仅方便了群众发展生产,还美化了人居环境。

  “十二五”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始终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调整农 牧业产业结构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农牧区面貌得到较大改善,农牧民收入持续提高,生活更有奔头了。

  夯实基层基础 百姓安居乐业

  琼结县下水乡措杰村村民阿旺热木老人每天都感受着环境带来的变化,他说:“前几年,村里一排排藏式楼房修得非常漂亮,还修建了小广场、绿化了村庄,特别是宽敞平整的水泥路,去哪儿都很方便。”

  措杰村的变化,得益于自治区安居工程以及配套实施的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06年,自治区整合财政资金、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援藏资金,实施了农牧 民安居工程。同时,在全区启动了包括村级组织办公场地、村民文化活动广场、村内道路、排水工程等村级组织综合活动场所建设。

  安居了,更要乐业。“十二五”期间,全区通过实施一系列惠民工程,有力地带动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农牧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在林芝市,许多农牧民群众依托自家的新居开起了家庭旅馆,搞起了富有特色的“体验式旅游经济”。

  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昌都市察雅县卡贡乡在工程实施期间,积极开展特色产业项目和庭院种植经济,带动了当地农牧民自力更生、发家致富。

  加强生态建设 家园更加美好

  “十二五”以来,西藏加大以草原生态建设为主的农牧业生态建设实施力度,突出抓好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实施工作。通过整合退牧还草、草原草 场保护等渠道资金,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43.91万亩,全区15.2万户纯牧户实现户户有棚圈的目标。累计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重点区域造林资金 47.4348亿元。全区1011.27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纳入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实施重点区域造林面积112.14万亩。

  为了高原的天更蓝、水更清。西藏以人口密集区、农业发达地区、农牧民聚居区、重点水源地、退化草场、沙化土地为重点,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全面开展以生 态乡镇、生态村为重点的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实施好农牧区户用沼气、生态校园沼气、农村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推广使用太阳灶、太 阳能热水器、节柴灶等新产品。

  2010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农牧民安居工程的基础上,按照“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的要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据介 绍,5年来,自治区组织实施了5398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56.98亿元,基本实现了村(居)级农村人居环境建设 全覆盖。

  补齐基建“短板” 小康更有奔头

  “十二五”以来,国家对西藏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以农田、水利、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基础设施“短板”逐渐补齐。

  全区通过国土高标准农田及土地整治、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渠道投资21.4411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71.69万亩、木本油料基地4.8万亩、牦牛标准化 养殖小区22个。落实农业综合开发投资26.98亿元,较“十一五”增长2.62倍。投入资金5亿元积极支持农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大了农村安全饮水 工程建设及维护,新增和改善农村安全饮水人口74.11万人。安排水利工程运行与维护补助资金1.8265亿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山洪灾害防治设 施、灌区、堤防、水库维修养护。

  同时,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继续开展青稞、牦牛种质资源保护与基因技术开发等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支持曲水、白朗、乃东、江孜等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 区建设,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在全区35个粮食主产县进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龙头企业(乡镇企业)贷款融资及菜篮 子工程建设。落实农村公益事业资金2.866亿元,支持农牧区小型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以来,西藏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农牧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一大批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具有西藏特色的美丽乡村成为展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 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