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落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综述

2016-04-06 09:41:35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刘倩茹


  原标题:“十二五”以来西藏落实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综述

 \ 
图为察隅县下察隅镇新村的村民在照料自家大棚里种植的石斛。 李洲 次旺 摄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经济发展明显进步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兴边富民”行动)项目,主要集中用于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农村乡村道路、饮水安全、安居工程、河床治理、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

  西藏自治区“十二五”规划项目方案中,确定我区“兴边富民”行动建设国家投入8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实际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兴边富民”行动)19.4164亿元,其中中央投入资金13.8549亿元。实施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种植养殖产业、适用技术培训、边境地区村容村貌整治、特色村寨建设试点、特色产业发展扶持等项目2457个,投入资金18.1204亿元;实施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农牧民“兴边富民”安居工程9217户,投入资金1.29亿余元。

  国家民委安排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兴边富民”行动)按每年20%递增。截至目前,我区已超额完成“十二五”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兴边富民”行动)项目投入,超出了规划资金的200%。这些资金和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边境地区和区内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交通、水利、能源、卫生、教育、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使边境地区和区内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兴边富民”行动)项目的实施,增加了群众经济收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十二五”期间,林芝市帮助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民族手工业和旅游业,如更章门巴民族乡成立的林芝地区首家藏香加工厂,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促进人均增收都起到了积极显著的作用。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充分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全乡3个珞巴民族村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旅游村。墨脱县门巴族和珞巴族的竹编技艺,如今已成当地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

  山南地区洛扎县的油菜、豌豆生产加工基地试点项目,带动了当地1970户农牧民直接增加收入600多万元。

  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羊养殖试点项目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将岗巴羊打入市场,2012年全县共出售4200只岗巴羊,纯收入达124万元。

  ……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兴边富民”行动)单个项目资金额度虽然投入不大,但着力发展当地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解决了边境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农牧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照明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群众思想逐步转变

  民族团结巩固发展

  “十二五”以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兴边富民”行动)项目的实施,对转变边境地区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和发展观念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广播、电视、讲座等形式,积极教育引导人口较少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增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

  农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较大转变,市场意识、商品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逐渐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逐渐浓厚,以往“等、靠、要”的思想正在逐步消除,生产积极性大幅度提升,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

  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兴边富民”行动)还有力地推动了边境地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通过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建设,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村(社区)”等建设为载体,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率先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增进了珞巴族、门巴族、汉族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各族群众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对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觉维护团结、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已成为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共识,为我区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创造了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