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那曲暖冬

2016-01-19 15:57:35   来源:西藏商报   


  “冬天里,愿高原雪域里每颗心都在微笑。今天,我和阳光一起向你问好。” ——罗布旺堆

\

  物资发放现场,西藏自治区政协驻村干部加措在给村民介绍情况。

  运送物资的货车在翻山的盘旋路上抛锚,大家一起下来推车。

  为了表达感谢,村长和乡亲们一起唱着歌,跳起了锅庄。

  一个老人,一床被褥

  寒冬。清早七点,拉萨的天还没亮,两辆车,装着满满当当的物资,一路向北。行进着,太阳从背后升起,光亮划破快要凝结住的空气,终于可以打开车窗,让哈气里的二氧化碳散开。

  沿着109国道上坡,一路人烟渐稀,车窗外成群的牦牛散落在枯黄的草原上,悠然见雪山。中午在当雄短暂停歇,直到下午4点,到达那曲县界内的罗玛镇,这里的海拔比拉萨高出了将近1000米。从柏油路拐上土路,驻村干部加措告诉罗布:“再有20公里就到其色村了。”

  这20公里,翻越了两座山头,颠簸了足足一个多小时。第二座山头较陡,上山的盘旋路上有不少积雪,而且路两边没有围挡。货车打滑,几次熄火,车上的人下来一起推,才有惊无险地通过。过了山,土路也没有平坦多少,货仓里的物资袋被颠得滚落下来,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停车、装车、打捆。

  早在半个月前,主动申请驻村的加措交接好西藏自治区政协的工作,跟一个同事,来到其色村。驻村第三天,加措去看望村子里的一户孤寡老人,“家里几乎就只有一床被褥”,深感自身力量渺小的他,联系上了老朋友罗布——一个坚守公益十余年的民间爱心人士。于是,再一次“为爱出发”。

  等到了其色村,大家又开始马不停蹄地卸货,搬运到村委会的院子里。负责开车的宁万里,也是这次公益之行的主要捐助方——郑州万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天边厚厚的云彩:“看,多像一只凤凰。真漂亮。”加措放下手中的袋子,扭头看着,然后拍拍宁万里的肩膀,说:“老天是公平的。欢迎到其色村来。”

  提前长大的小黑牛

  搬运物资的时候,其色村村长白玛旺堆吆喝村里的小伙子们一起帮忙,一人肩扛,两人抬着。一个小姑娘在一旁好奇地打量着,有人跟她目光相对的时候,她总是低下头。卸完货,村长邀请大家到家里小坐,小姑娘捧着一个装满酥油茶的铁壶,围着桌子给客人倒茶。客人喝一口,她就给加满。

  太阳慢慢地落下西山头,村子的温度渐渐降下来。小姑娘戴上粉色的棉帽子,出门将白天放出去的牦牛赶进圈里,她把拴着小牦牛的绳子解开,十几头小牦牛蹭地一下钻进母牛的怀里,急急地吃奶。把牛安顿好了之后,夜幕降临,小姑娘小跑着进家门,赶紧凑到火炉跟前,把手支在烧得通红的牛粪上面。等暖和了,她把帽子摘掉,不忘给客人添茶。

  其色村全村共91户人家,360名村民,属于纯牧区。每家每户都养着一定数量的牛和羊,平均每四五户共有一片大约2000亩的山头,村里百分之八十多的人都留在家乡放牧,只有少数青年人外出打工。每家人中男女老少都得分担放牧的劳作,小姑娘自然也不例外。

  小姑娘名叫曲尼,是村长的大女儿,今年14岁,在那曲县第二中学读初二。因为气候严寒,学校从每年的12月底就开始放寒假,直到来年的3月份才开学。假期虽然漫长,但对于曲尼来说,“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时间也就过得快了。”每天早上八点多,天还没放亮,妈妈一起床,曲尼就跟着起来,揉揉眼睛,穿戴好衣帽手套,拎着一个大大的蛇皮口袋来到牛圈。妈妈解开小牦牛的绳子,先让小牛嘬一会儿母牛的奶头,然后把小牛牵走、拴好,再在母牛的肚皮底下放一个塑料桶,开始挤奶。曲尼就在一旁捡拾牛粪,装了差不多半口袋,曲尼就要拖到院子里取出来、码好,再继续回去捡,“装太多了搬不动”。每天,曲尼都能在牛圈里看到清晨的日出,“太阳一出来,白天就不冷了。牛粪晒干之后,放到炉子里烧,晚上也不冷了。”

  每天大概挤半桶奶左右就不能再挤了,“不然小牛就不够吃了”。妈妈把挤好的新鲜牛奶倒在大桶里,等攒得差不多了,爸爸白玛旺堆就会雇车运到县城里卖,然后再换些生活用品回来。

  村长白玛旺堆和妻子德庆一共养育了三个孩子,二女儿益西卓玛今年七岁,最小的弟弟洛桑格勒只有两岁。曲尼捡完牛粪,回到家里,弟弟妹妹也正好起床。“卓玛从去年开始已经会自己穿衣服了”,曲尼给洛桑把衣服穿上,打好热水,用毛巾给弟弟妹妹擦脸,三个人都洗漱、打理完毕之后,她把被子抱出去晒在太阳底下,用木头棒子敲打。除此之外,她还得把牦牛赶到山头上去,有时候妈妈德庆忙不过来,她要帮着生火做饭,一天之内,只有下午能抽出一点时间写寒假作业。

  她个子不到一米六,双侧脸颊都有浅浅的高原红,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露出白白的牙齿,脸上满是稚嫩,干起活来却麻利得像个小大人。

  曲尼家里有14头小牦牛,却只有12头母牛,有一白一黑两头小牦牛没有妈妈,“让狼咬死了”。白的小牛因为跟另一头小白牛长得像,母牛分不出来,可以一起混着吃奶;而剩下的那头小黑牛就成了孤儿,其他母牛都不认它,只能提前开始吃草、喝水,提前长大。

  爱美的曲尼在过年期间要去探望爷爷,梳洗打扮起来。

  老人领到了衣物,嘴里不断重复着“突杰切”。

  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公益的罗布和他的爱心团队几乎跑遍了整个西藏。

  曲尼虽然只有14岁,但已经负担起了家里的很多劳作,也是爸爸的“小棉袄”。

  这一次公益之行除了运送衣物,还有许多童话书、文学作品、新华字典等书籍。

  新年礼物

  罗布是汉族人,原籍江苏,娶了一位贤淑的藏族妻子,因为深爱高原,把名字改成了罗布旺堆,在拉萨市内经营一家房地产公司,同时成立了罗布爱心公益团队,十几年来带着自己和全国各地捐赠的物资几乎走遍了整个西藏。

  他带领公益物资车到达其色村是1月11日,正好是藏历十二月初二,村长白玛旺堆通过驻村干部加措的翻译向罗布和宁万里介绍:“我们每年都过两个年,藏历十二月初一要过,藏历正月初一也要过,每个年都持续一个月左右,加起来相当于连着过两个月的年。”

  1月8日这天,村长白玛骑着摩托车来到村子北边的山脚下,用刀砍了一大块儿冰驮回了家,再把大冰块儿碎成小冰砖,摆在牛圈低矮的土墙上。众人不解,村长笑着解释说,这是在祈求来年水草丰茂,“就是扎西德勒的意思”。

  宁万里好奇地问:“白天太阳出来,冰块儿不会化掉吗?”

  加措摆摆手:“我住的屋子里,放在火炉跟前的桶装水都能结成冰,化不了。”

  除了这一项传统的年俗之外,其色村的新年也跟其他地方一样,吃面团突巴、准备切玛五谷斗等等,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1月12日早上,曲尼早早地干完活,回到房间内梳洗打扮,换上了新的藏装,穿上了在县城买的棕色高跟皮鞋。妈妈德庆给她戴上珠子项链,她自己悄悄地从柜子里拿出一支口红,对着镜子抹着。这一天,曲尼要去看望村东头的爷爷,妈妈给了她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从县城置办回来的食物、水果和饮料。串门、走亲戚,也是藏历新年必不可少的环节。

  爸爸把曲尼送到爷爷家之后,召集附近的村民来到村委会门口。白玛帮着罗布、宁万里将棉衣、棉鞋挨个发放到村民的手里,大家嘴里不断说着“突杰切”、“扎西德勒”。这一次公益之行,罗布从20多名爱心人士处收到了近4000元的捐款,“捐助者里还包括韩国、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的华人朋友”,罗布买了两百多双棉鞋,并将开支明细公开在自己的朋友圈里。除此之外,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藏分公司,作为长期热心于公益的企业,通过员工自发捐助了现金6000多元以及衣物近3000件;郑州万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也组织员工募集衣物6大箱以及大量书籍。

  卓嘎姆在那曲县中学读初三,2016年的夏天就要参加中考了,平时考试都排在班里前五名。她从宁万里手中接过一本《朱自清散文选》,紧紧搂在怀里。

  其色村的村民住得比较分散,很多人因为路途遥远,没有到。加措对罗布说:“你放心,你们运来的物资,我会走遍每个山头,一件一件送到每户人家去的。”

  为了表达感谢和内心的高兴,村长和乡亲们一起唱着歌,跳起了锅庄,欢笑声久久持续。载歌载舞间,村民们将哈达献给罗布、宁万里和加措等人。村长在给罗布献哈达的时候,还特别转达了大女儿曲尼的话:“谢谢叔叔们的新年礼物。”

  那一天,罗布在朋友圈里写了一首诗:

  “冬天里

  愿高原雪域里每颗心都在微笑

  今天

  我和阳光一起向你问好”

  曲尼用爸爸的手机,在诗句下面点了一个赞。

  文/记者 韩庆鹏 图/记者 卢明文

  曲尼的妈妈德庆,每天清早都会挤牛奶,直到太阳升起。

  卓嘎姆接过一本《朱自清散文选》,紧紧搂在怀里。

  村长的妻子德庆每年过年都会准备切玛五谷斗,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