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藏族群众心中的江苏“曼巴”

——记援青干部、贵德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耀华

2016-12-28 09:15:14   来源:海南报   


\

\

\


  “你们知道吗?县医院来了一个江苏‘曼巴’,他治好了我多年的白内障,现在我能看见我的孙女,真是太好了。”近期,记者在贵德县采访时,听到有不少人提起这个江苏来的“曼巴”,还对他赞不绝口。众人口中的江苏“曼巴”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怀着这份好奇,记者来到了贵德县人民医院。

  走进眼科病房,一位看上去很年轻,戴着一副眼镜的大夫正在帮准备出院的老奶奶收拾东西,老人在一旁不停地说:“谢谢你啊,陈大夫,又麻烦你了。”原来大家口中的‘曼巴’就是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陈耀华。

  得知记者是来采访陈耀华的,病房的人都把记者包围了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说道:“记者呀,你可得好好写一下陈大夫,他不仅治好了我们的眼睛,还像家人一样照顾我们,真是一个大好人啊!”“对啊,对啊,我们都很感谢陈大夫。”

  从江南来到高原,“娘家人”的关心让我在寒冬感受到了温暖。

  江苏南通,面朝黄海;青海贵德,黄河穿城。

  南通与贵德,两地相隔2000多公里,平均海拔相差超过2200米。

  今年8月份,陈耀华作为第三批援青干部来到了海南州贵德县人民医院。“我刚来的时候,眼科的条件比较差,也没有做白内障手术的设备,加上对环境的不适应,如何做好工作,我当时压力很大”陈耀华说道。

  在高原,白内障患者特别多,尽管白内障手术有公益项目,但一年只有一两次,患者可等不了,陈耀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时,医院领导看出了他的心思,主动添置了设备,援青指挥部也主动伸出援手,将筹集到的善款转给医院,鼓励他为白内障患者免费做手术。“感谢医院的积极支持,也感谢香港江苏企业协会和如皋市化工(新材料)商会捐赠的善款,有了他们的帮助,不仅让我有了信心,同时也感受到了‘娘家’的温暖。”说起对这些人的感激,陈耀华溢于言表。

  问题解决了,工作的开展就很顺利,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陈耀华就已经接诊了1000多个患者,做了70多例手术,其中成功完成了50例白内障手术,让所有的患者都满意而归。

  就这样,“贵德县医院有个江苏‘曼巴’,做白内障手术的技术很好。”这句话传到了群众的耳中,大家都慕名而来。

  藏区老百姓的信任,更坚定了我为他们尽一份心,尽一份力的信念。

  这是贵南县过马营镇的乔吉业做完手术的第二天,他的视力已经基本恢复了。在病房里,他紧紧的握着陈大夫的手,“这么多年了,我都是在黑暗中度过,这次来没报多大的希望,可没想到我又可以看见了,真是太感谢陈大夫了。”在一旁的妻子说起这些话时,满眼的泪水:“是啊,他不仅治好了我丈夫的眼睛,还拿我们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一次次的关心询问恢复情况,真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他。”

  乔吉业的眼睛失明已经有三四年了,在得知县医院可以免费为其治疗时,就和家人过来咨询。“他的病不同于普通的白内障,还有青光眼,做手术的空间小,即使在内地,这样的病一般也会去省里的大医院,我建议他去西宁手术。”陈耀华回忆道:“其实当时我已经很委婉的拒绝了,让他出去跟家人商量一下,但是,没多久他又进来了,‘大夫,我就是冲着你来的,不管手术能不能成功,我都不会怪你。’就是这一句话,让我十分感动,带着这份信任,我很顺利的完成了我从医以来最复杂的手术。”

  “他们是完全信任我的,将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对我也很放心,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动力,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很大的帮助,”陈耀华说。

  来到贵德的这几个月,藏族同胞寄予的这份信任,让陈耀华感触颇多。

  多一点关爱,多一份理解,多一些付出,和谐的医患关系往往就是在点滴之间构建的。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海拔高追求更高。 “详细检查过了没?手术工具有没有消毒,”这是在上手术台前陈耀华对助手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工作时,他的那一份认真劲让同事们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陈大夫这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手术前,他会一遍遍的给工具消毒,仔细检查每一项工作,还嘱咐我们,一道程序多做一遍没有关系,一定要以病人为主,确保病人的安全。”陈耀华的助理王晶晶把这些叮嘱记在了心上。

  家住贵德县常牧镇拉德村的王金凤老人做完手术已经有半个多月了,迟迟没有来复查。

  陈耀华心里一直惦记着,始终放心不下老人,于是,他决定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前去看望。

  天刚蒙蒙亮,陈耀华就开始忙着准备要用的设备,每一个都要仔细检查,以防出现差错,检查失误。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乘车赶往老人家。

  20多公里的路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王金凤老人的家,一进门他就开始询问老人的状况,“奶奶,恢复的怎么样啊,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看到陈耀华上门复诊,老人很是激动,再次握着陈耀华的手说到:“陈大夫,我现在好多了,真是太感谢你了,还专门过来帮我复查。”经过检查,确认老奶奶恢复得很好,没有什么问题后,陈耀华才放心的离开了。“每一个患者手术后都恢复的很好,我才会放心,要不然,总感觉有一块石头堵在心里,不舒服。”这就是陈耀华的责任心。

  艰苦的条件不能阻挡前进的脚步,在磨砺中不断提升自己。

  从刚来时的不适应,到现在的完全融入,在陈耀华心中,贵德已经是他的第二故乡了。“我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贵德人,医院就是我的家,同事就是我的家人。”陈耀华笑着说。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就对藏族同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当患者对陈耀华表示感谢,投来真挚的眼神时,他都会被感动,告诉我说,他真想多为这里的老百姓尽一份力。”谢峰院长告诉记者。“很高兴能够来到青海,这里给了我一个锻炼提高的机会,在江苏,我可能没有机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做这么多例手术。”陈耀华笑着说,绝不能在援青工作中留下遗憾。”说起以后的规划,陈耀华一点也不含糊,给自己定下了很高的目标。

  回到州上,记者又专门联系了州委常委、副州长王显东。作为州援青干部总领队,他一语道出援青医生的苦与乐:“陈医生只是7名援青医生的一个代表,他们在高原上是奉献,更是一种历练,在这里,收获了友谊,收获了藏族同胞的信任,这将是他们终身难忘的经历。”

  陈耀华“曼巴”只是江苏援青干部中的一个代表,一年半的援青才刚刚开始,在今后的历练中成长,在奉献中升华,这就是干部人才援青的真正意义之所在,让我们祝福陈耀华,祝福所有的江苏援青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