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勾勒高原藏区的“大地之脉”

——记青海省藏区二等水准路线工作纪实

2016-12-05 09:42:02   来源:青海省测绘局   作者:李珍


\   

  “2016年9月18日,青海省藏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项目通过验收,这标志着青海初步建成了满足全省藏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现代测绘基准的需要的青海省藏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当这一则消息传到赵利江的耳中时,他是欣喜的,不止对他,对整个青海测绘人来说这也是一件大事、一件喜事。略微泛黄的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设计书、工作日志、埋石及测量的照片、项目工作报告……赵利江拿出柜子里满满当当的资料盒,如数家珍,对于他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张张纸,更是与同事们一起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回忆。

  365天的风雨征程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藏区经济迅猛发展,面貌焕然一新,但现有测绘基准密度不足,且破坏严重,制约了藏区发展。为调整和重新布设西部地区高程控制网,改善测绘基准落后的现状,省委省政府委托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多次安排测绘人员深入藏区考察,并确立了青海省藏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项目,着力建设现代化的藏区测绘基准,为藏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2012年6月,“十二五”国家重大测绘专项——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工程

 \

  计划用4年时间建成我国现代测绘基准体系;2013年9月15日,青海省藏区现代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建设,青海测绘儿郎们时刻准备着奔赴测绘一线……

  二等水准网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为了了解测区地形条件及测图施工需要等情况,合理选定水准点的位置,2013年10月,赵利江作为这个项目的第一批先锋队进驻到测区。“水准点要选在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土质坚实,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的地方,并且要均匀分布,能控制整个测区。在勘察选定点位后用GPS接收机测定点位经纬度,填写在‘水准点之记’。”说起专业他侃侃而谈。他参与了青海藏区二等水准网建设踏勘、埋石的整个过程。在水准路线选埋期间,为了确保质量,赵利江和同事们对土建过程进行了技术指导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各站的施工原材料、过程、墩体规格等方面进行了全程监督拍照记录。

  2014年10月,青海省藏区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项目中,4045公里17条二等水准路线的水准标石埋设工作全部完成,共埋设基本水准标石95个、普通水准标石432个,标石的埋设将用于长期保存水准测量成果、研究地壳垂直运动及为地形测量和各项工程建设提供高程控制,以及建立青海省藏区二等水准网及工程测量所需要的高程控制网。

 \

  艰辛测量路漫漫

  杨海鹏是一位退伍军人,在进入省第一测绘院之前他是一名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从事测绘工作的这六年对他来说是人生的新起点。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工作。“刚开始很茫然,毕竟隔行如隔山,理论基础都不太懂更别说实地测绘。”他羞赧的说。为了尽快融进新的环境适应新的工作,他拜了一位年龄比他小,专业技术却顶呱呱的“小师傅”吴杰,在他和张道良的带领下,几年的外业磨炼让杨海鹏蜕变成了真正的测绘人。

  珍拉线(珍秦镇至拉布乡)总长103公里,位于通天河的悬崖边,山高路险,时常有落石发生,道路狭窄,虽然常年维护但依旧坑洼难行,作业困难可想而知。在这次的工作中,省第一测绘院引进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TM50机器人,新设备的引进对杨海鹏来说喜忧参半,相较于传统二等水准方法而言,它适应地形的能力非常强,降低了二等水准测量的劳动强度,不需要返测,也比常规作业更加智能化,但同样它对外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压、气温、湿度,每一项指标都对数据都有影响。“这里的天气变幻多端,出测的时候,我们一边测气压湿度和温度,一边测量,以便得出更精确的数据,其实,我们的机器人伙伴最喜欢阴天。”杨海鹏说,对他来说,走到哪就在哪儿吃午饭,活干到哪就睡在哪儿是最稀松平常的事,常年的饮食作息无规律让他们都或多或少有些胃病。

  不同于杨海鹏组的仪器设备的“高大上”,省天琛项目组是扛着水准尺走四方的常规作业。当太阳还未升起,万物俱寂的时候,省天琛就扛起水准仪,行走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夏天的海西,蚊子横行,正是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省天琛和同事们开始了二等水准测量任务。

  “在海西,扶标尺考验的是咱们的耐力和定力,你会看见偌大的蚊子落在手上吸你的血,而你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饱餐一顿,就当是献血了,如果身上没几个包都对不起在海西的这些日子。”省天琛笑嘻嘻的说。日复一日,从清晨到日暮,他们平均要负重七八公斤的仪器徒步行走10公里的路程,每天都重复着每一个观测步骤,认真而执着。为了做好防护措施,他们严严实实的包裹着自己,身着安全警示服,甚至带了防蚊帽,火辣的太阳下汗水湿透衣衫,白色汗渍在衣服背部“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百米的距离,4个人相对而立,最多的交流就是一个“走”字,或者连话都省了干脆一个手势,“其实,对我们来说二等水准测量是件很枯燥的事情,真正是‘相对无言’,我们每天说话的次数都能数得过来。”

 \

  每天早上7点到10点半,下午3点到晚上7点,是他们的作业时间,这样不仅可以避开每天的高温时段,还可以让所测数据更为准确,这也成为了他们的工作生物钟。一个点又一个点,省天琛肩扛水准仪步履坚定沉稳的向下一测站前进,他被晒的黝黑,也许是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使他无暇去修边幅,两腮黑灰色的胡茬也更显出测绘人的粗犷。

  2015年8月,省天琛、杨海鹏完成了工作顺利回宁,珍拉线测量工作的完成标志着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系统首次在高原地区二等水准测量上的应用取得成功。

  在人生的等高线上

  果洛州班玛县,平均海拔4093米,早在2013年解占全 就来到这里进行勘选和埋石。2015年5月,解占全带着90后小组5个人带着满班线二等水准测量工作再次来到了这里,工作的路线处于峡谷地带,全程沿着省道101进行,合计63公里,这条线坡度大,所以相隔20米他们就要检测一次。在这次的工作中,省第二测绘院首次运用了水准测量外业记录软件——A350手簿记录仪。“这种方法不仅便于操作,而且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数据自动记录实现了从水准仪直接传输到掌上电脑,降低了工作的失误,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占全说。

  玛多的天气说变就变,雷阵雨一天“光顾”三四次,雨来了就近找地方避雨,雨停了又接着干,但运气并不是每一次都那么好,有时候路边没有可避雨的地方他们毫不犹豫地把雨伞架在仪器上,自己冒雨坚守,哪怕衣服湿了,哪怕每走一步鞋子往外冒水,也要继续测量到达标石处。中午日照强烈的时候,他们就带着锅碗瓢盆抽空自己动手做午餐,这算是水准组最惬意的午饭时光,但更多的时候他们的午餐是白饼就水。

  当到了满掌山检测的时候,一切并没有像之前一样顺利。满掌山是8公里的盘山公路,从山顶到山下,解占全他们来来回回做了2次,但山顶的一等水准点检测与国家提供的数据还是相差太大,经过反复的测量他发现是山上的一等水准观测点发生沉降从而影响了数据,于是,他就在旁边的位置重新设定了一个点进行复测,直到得到准确的数据。就这样一项工作,他们却在这座山上足足待了6天的时间。

 \

  而另一边,张厚禄和李财风正在开展大塘线(大水桥至塘格木)近150公里24个水准点的的水准测量工作。对张厚禄来说,这项工作的意义重大,在出发前,他和李财风一起去学习外业观测的方法以及新软件设备的使用,这次测量任务是边学习边实践开展的。顶着烈日,背上仪器,走在路上,脚步不自觉变得沉重,但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测绘人是玩命的,任务在哪儿,双腿就在哪儿”张厚禄笑着说。在这里,大风天气几乎是所有的记忆,没有“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的傍晚是不正常的。  

  2016年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张厚禄被局党委评为“共产党员先锋岗”,他说这个荣誉是压力更是动力,是鼓励也是考验,他希望带着荣誉继续奋勇前行。  一场秋雨过后,青藏高原的的空气里沁出丝丝凉意。然而在省第一测绘院和省第二测绘院内气氛异常热烈,因为二等水准路线工作完美收官,他们完成了以国家“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工程”工程控制网为基础,布测青海省测区3492千米二等水准路线的工作,共埋设藏区二等水准路线17条,水准点562个,顺利结束了国家一二等水准路线、藏区一二等水准路线周边基准站、临时参考站及B级点高程属性测定以及593个基准点的重力测量工作。

  “在常人的眼中,中华大地是什么样子?是起伏的高山,是连绵的大河,是壮阔的草原,是茫茫的大漠,是一幅幅美景组成的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测绘队员的眼中,中华大地是什么样子?是一个一个的点。点有千千万万,数也数不清。每一个小点,都有一组详细的数据,标示着它的精确信息和地理位置。每一项重大工程,都离不开它的支持。而这无数小点,组合在一起,就代表着中国。”看,那562个星星点点的水准点仿佛仙女遗留在人间的璀璨宝石散布在青海大地,勾勒出藏区高原的“大地之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