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北大门”安多:道不尽青藏“两路”情

2015-12-18 16:42:4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

  冬日的安多,寒风阵阵,刺痛人的肌骨,犹如针扎一般。

  清晨,和往常一样喝过酥油茶,紧一紧衣领,骑上摩托车,扎西塔杰又开始了一天的护路工作。一年365天,除了休息,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护路队员永远——人在路上、路在心上。

  安多县是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进入西藏的第一站。守土有责,作为守护西藏“北大门”的“天兵”,安多县仅专职护路队员就有1059名,他们守护着336公里青藏铁路安多段的安全。其中的苦,其中的辛酸……无以言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那都是对西藏“天路”的爱。

  一段舍生情

  当列车驶入安多县境内,透过车窗,你总能看到笔直站立,目视火车行军礼的“哨兵”。虽然他们不穿军装,却有着军人的刚毅。

  其实,他们都是安多县土生土长的农牧民。扎西塔杰说:“其实,就像《天路》里唱的那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青藏铁路对西藏来说太重要了,是西藏人民的‘团结线、幸福线、生命线’,每年有那么多的进藏物资要从这里经过,每年有那么多的旅客要坐火车来西藏旅游……”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不久,扎西塔杰就成了一名护路联防队员。9年过去了,谈起当初为什么志愿加入护路队伍时,他仍激动不已:“就是不能让列车进入西藏后出一点闪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当被问及,会不会继续坚守时,扎西塔杰回答得很干脆:“会!”

  如今,扎西塔杰已成为青藏铁路安多段底吾玛营区教导员,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

  说起对青藏公路的感情,48岁的青藏公路管理分局安多公路养护段段长巴布陷入了沉思:“怎么说呢,我的父亲和我两代人都为青藏公路付出了心血。要说感情,那就是离不开吧!”

  1984年,干了30年养路工作的父亲退休后,巴布接过了他用过的扫帚和铁锹,时光荏苒,如今已31年。

  “31年,其中的苦楚太多太多。常年奋战在海拔5000多米的‘生命禁区’,仅一身的高原病就够人受的了。”巴布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公路养护工二代,在安多公路养护段有很多,对此他们无怨无悔,在他们看来:青藏公路就是他们的家,是一辈子离不开的地方。

  一份真挚爱

  说起青藏“两路”,满是无限的爱。

  青藏公路109道班,又称为青藏公路分局安多公路养护段十四工区,是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一道班”。这里不仅有英雄,更有美丽的爱情故事。

  格桑1983年到109道班参加工作。按理说,上过初中,父亲又是县里的干部,她本可以找一个更为体面的工作。但她不,她觉得做公路养护工人很美。在109道班她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那个他。他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巴布。

  常言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也许是命运使然,每次分配任务格桑和巴布总被分到一组。日久生情,一次酒后,巴布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对格桑的爱。“酒后说的不算。”格桑一口回绝了巴布。看巴布通红的脸,格桑拿出了电影票,约他去看电影,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

  这样的爱情故事,在安多公路养护段还有很多。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给你讲自己的故事,但他们的时间大多都用在了公路养护上。

  今年,安多县拨出专款36万元,为安多护路段送去了60辆摩托车,这让护路队员感到无比温暖。

  传承“两路”精神

  说起苦,巴布说:“这不算什么,比起老一辈公路养护工人,我们今天幸福多了。”

  但说不苦,那是安慰自己。30多岁,公路养护工人就开始头发脱落,胸闷、头晕更是家常便饭,更为可怕的是,每年他们都不敢看自己的体检结果,有的干脆不去体检。“不用体检,他们都知道自己患有心脏病、血液病。”巴布说:“这些都是高原病、职业病,根本没法治。要治,除非离开公路养护段。”

  但公路养护工人没有走,并且一代传承一代。“不是说,公路养护工人的子女非要干公路养护工。说实话,公路养护工人的孩子大多都很争气,很多还考上了名牌大学,考上了公务员,但大多还是做了公路养护工。”37岁的尼玛次仁,早年在拉萨建筑公司工作,但最终还是选择做了公路养护工二代。

  两代人传下去的不仅是工种,更是精神。2014年,是青藏、川藏公路通车60周年,60年风雨兼程,60年薪火相传。习近平总书记说:“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为了将“两路”精神传承好,安多县在安多护路段每个营区都成立了党、团组织。“我们一定把‘两路’精神传承好发扬好。”扎西塔杰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