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雅砻河谷的麦田守护者

——记西藏山南地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明久

2015-11-25 10:01:42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韩俊杰


\  
明久(右)正在查阅资料。

  本报记者 韩俊杰摄

  52岁的明久,老家在距离西藏山南地区首府300多公里的边境县洛扎。1982年,他从山南地区农牧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如今是山南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33年来,他奔波在农技推广一线,为保证粮食产量稳定增长默默贡献,被当地农牧民亲切地称为“麦田守护者”。

  2006年,明久作为第三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被选派到中国农科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进修。“一年下来,收获非常大。最重要的是更好地掌握了‘测土配方’这项技术,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从北京回到西藏后,明久主持加大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力度。利用3年时间,他先后完成了对乃东、贡嘎、扎囊、隆子、琼结等6个县29.2万亩耕地的土样采集工作,采集分析土样2829份,累计推广示范面积18万亩。“希望将来有更多西藏的技术人员能有机会成为‘西部之光’的访问学者,这对于西藏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山南地区是西藏粮食主产区,尤其集中在沿雅鲁藏布江边的扎囊、乃东等六县。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条件简陋,明久常常徒步前往田间地头。他每次从早上天不亮就出发,一直走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能到达。为此,每次出门前,明久都要带上水和干粮,中午时将就一顿饭。直到1989年农科所有了汽车,条件才得以改善。

  山南地区广大农牧民识字率不高,对农业科技接受起来比较慢。“我吃住在乡下,除了能深入推广农技外,农牧民朋友有问题可以直接上门来问。我们也能及时赶到田地里现场指导。”明久说,一项新的农业科技从试验、示范到推广,差不多要持续3年的时间。为此,明久一年除冬季外都住在乡下。

  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明久记忆深刻。当时,有一个村子被作为测土配方示范点,原本进展顺利,却因为一户农牧民私自改变施肥量,导致整个村子的试验效果功亏一篑。“当时农牧厅一位督导同志十分生气,当场批评了我和其他两位农技推广中心的人。”虽然明久感到十分尴尬,但他还是从自身找原因。“村民技术要领掌握得不好,更多的是我们宣传不到位。”从那时起,他更多地深入田间地头,从宣传入手促使农牧民观念转变。

  通过选配新品种的父、母本进行人工杂交,最终培育出新品种可能要长达十几年。在明久的带领下,山南地区农技推广中心先后育成新品种27个,其中冬小麦品种“山冬六、七号”成为西藏自治区的主推品种,推广面积达20余万亩,实现增产250万斤。而油菜品种“山油二、三、四号”优势更为明显,不仅在山南广为种植,也被兄弟地市作为首选品种推广。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病虫害防治难度加大。“过去一些次要生病虫害,变成了主要病虫害。”明久说。为此,他和同事们加强对青稞细菌性条斑病、小麦黄条花叶病以及蚜虫、蝗虫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的检测预报,并科学指导农牧民开展防控。通过明久和同事们的努力,山南地区累计挽回粮油损失达1.2亿斤。

  “我跟单位请了假,过几天去趟成都,到那边的大医院彻底检查一下。”经年累月的奔波让明久的身体受到了很大伤害,尤其是胃部经常反酸。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来没把病痛放在心上,只有实在撑不住时才去医院抓点药。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明久已达到退休条件,但单位的挽留,加之自己也舍不得热爱的岗位,最终他选择了继续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