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整合多元文化资源

2015-11-12 09:48:00   来源:经济日报   


  2014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从顶层设计着手,关注藏羌彝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问题,期望找到适合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一年多过去了,记者走进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切实感受《规划》的落地情况。

  粗犷艳丽的羌绣、独一无二的祥巴、人间天堂的九寨……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你能从一草一木中感受到她的独特和唯一。阿坝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顺清说,“我们有丰富多元的文化,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在不少地区,人们生活并不富裕。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握文化和地理这两大优势,为阿坝州的发展走出一条适合它的路子”。

  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继文化部、财政部去年联合印发《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后,四川省文化厅也会同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共同编制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发展规划》,为这里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那么,藏羌彝文化产业具备哪些亮点?又有哪些未来规划呢?

  形成良性竞争秩序

  在我国的许多旅游景区,外观雷同、包装类似的产品让人难辨真伪。特产不“特”的现状,让不少游客达成“风景可以看看,特产回家淘宝”的共识。与不少地区类似,在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地阿坝州茂县,古老的羌绣也陷入同样的窘境。

  “最辉煌的时候,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600万元。今年10个月过去了,还不到100万元。”羌寨绣庄总经理杨军告诉记者,四川羌寨绣庄有限公司是当地规模较大的绣庄之一,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3000户左右的羌族农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杨军认为,茂县具有发展羌绣的天然优势,但如果缺乏统一规划,优势就会被滥用。譬如,茂县的羌绣属于泛地域性的纪念品,遍布当地,有各种小作坊、淘宝店,压价竞争、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泛滥,破坏了行业的整体生态。而同样是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汶川县映秀东村的特产祥巴的待遇却大大不同。“每次来到这里,我总是会来看一看漂亮的祥巴,感觉不虚此行。”湖北来的游客黄姗姗说。

  祥巴,是藏语中木刻版画的意思。2010年,易西嘉洋等几位藏族艺术家在传统经文印制形式的启发下,独创设计了这种新的版画。祥巴在丰富藏族艺术的同时,也为藏民们带来了新的致富路。“它像版画一样将以宗教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图案雕琢在木板上,再将绘制唐卡时使用的纯天然矿物颜料涂在木板上,最后盖上藏纸,就完工了。”祥巴创作者、安多藏族小伙曲甲一边创作,一边对记者说。创作一幅类似的祥巴作品需要3个月,一个模板平均能印20张左右。由于每次上的色调的不同,每幅祥巴都显示出独一无二的特性。目前,仅仅依靠祥巴创作,曲甲每年的收入就有4万元。

  在祥巴创作基地,除了能够看到手艺人的现场制作演示和祥巴作品展,由祥巴元素衍生出的明信片、书签、笔记本、帽子、水杯等文创产品也独具一格。“跟祥巴相关的产品从来不愁销路,不少精品都会销往国外。”映秀镇党委副书记徐才英说,这归功于祥巴艺人自发组织的行业协会。他们共同协商祥巴作品的价格,防止恶性涨价或压价,规范市场秩序,形成良性竞争,更深入探讨祥巴艺术的传承和开发,在打造真正特色的同时,从源头激化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