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博物馆副馆长:文物见证西藏与内地唇齿相依

2015-11-05 09:01:57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韩少华


  原标题:西藏博物馆副馆长:唐卡或是在壁画的基础上兴起的绘画形式

\  
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  澎湃新闻记者 高剑平 图

  “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举行,今年又恰逢西藏自治区建区50周年。展览策划者之一、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向澎湃新闻介绍了馆藏精美文物背后的历史。

\  
上海国际艺术节西藏文化周“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宫的展出现场。

  “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目前正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行。这次展览同时也是第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西藏文化周”的重要活动。展览展出来自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等文物机构的120多件(组)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28件,许多都是第一次出藏。

  西藏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而文物则是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载体。作为民族文化资源大区,西藏自治区存留着丰富而浩瀚的历史文化遗物,诸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贝叶经、藏文大藏经等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蜚声海内外的壁画、唐卡和藏传佛教造像,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神奇独特的民间工艺品等等。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西藏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展现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  
西藏博物馆一角。

  今年恰逢西藏自治区建区50周年,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雪域撷珍——西藏文物珍品展”的策划组织者之一、西藏博物馆副馆长达珍。达珍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了西藏博物馆的特色馆藏,以及精美的文物背后蕴藏的历史,她告诉记者:“(西藏的文物与艺术品)受到多元文化影响很明显。能看出来西藏与祖国内地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关系。”

  澎湃新闻:能否介绍下西藏博物馆的馆藏特色?

  达珍: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特色浓郁,几年来始终坚持收藏保护,上穷远古先民的鬼斧神工、下涵近现代名家的精品佳作,展现了不同时代文化艺术的精品,西藏博物馆馆藏有近6万件藏品,其中的历史文物、唐卡、造像,古籍文献都是我馆的特色藏品,我馆藏品数量众多,品相、级别、价值超高,藏有从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一直到和平解放的革命文物。

\  
图左:17-18世纪多吉丹佛塔唐卡(勉唐画派),图右:18世纪四部医典之医理树喻图(勉唐画派)。

  澎湃新闻:说到西藏的艺术品,很多人会先想到唐卡?

  达珍:唐卡是重要的艺术载体。我只是对唐卡比较感兴趣,并不是唐卡方面的专家。

  我们西藏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包括一个唐卡厅,这个厅有各种画派的唐卡展出,也有不同工艺的唐卡展出,我们还会定期不定期地更换展品。更换下去的唐卡珍品会做登记记录,会对唐卡装裱的丝织品进行展出之前和之后的对比,文物修复人员会做仔细的观察,对一些脱丝、丝织品破损、褶皱进行加固保护处理。

\  
图左:13世纪喜金刚像唐卡(齐岗画派),图右:13世纪手持金刚像唐卡(尼泊尔画派)。

  澎湃新闻:对于唐卡的保护有什么讲究?

  达珍:唐卡最怕灯照,我们目前这个展厅采用的是冷光源。但是长期展出也会对唐卡造成一定的损害,包括人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等都会对展品有一定的影响。

  澎湃新闻:唐卡所绘的是以佛教方面的内容为主吗?

  达珍:关于唐卡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很多学者从各自的角度作了论述,但并没能准确地解决唐卡的起源问题。迄今还没有一个共同一致的说法。一些人认为从唐卡的装裱方式看它与内地书画、卷轴画有密切的关系; 有些人认为是从印度、尼泊尔早期朝圣者随身携带的一种卷轴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有人认为早期佛教艺术传入西藏地区时,藏族以游牧生活方式为主,为了更好地解决供奉场所与宗教信仰间的矛盾,遂出现了便于携带且并不与生产生活方式冲突的唐卡这种卷轴画的绘画形式。总之,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唐卡的起源无从考证。

  藏族的唐卡绘画艺术早在藏王松赞干布(公元7世纪)以前,就在西藏各地产生。据五世达赖喇嘛所著《大昭寺志》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画像,这就是传说中的第一幅唐卡。相传这幅唐卡由果竹西活佛用作了白拉姆神像的装藏。

  国内的好多学者都借此认为早在一千多年的吐蕃时期,西藏已经有了唐卡这一绘画形式,五世达赖喇嘛为17世纪的人,与松赞干布时代相距遥远,所以五世达赖喇嘛的记述也仅仅是依据传说,这种历史的记载方式,也缺乏实物和文献的准确记载。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怕还不足为据。但就绘画艺术而言,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到吐蕃王朝时期,绘画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由于唐卡受历史条件和材料等因素的限制,传说中吐蕃时期就已有的唐卡现已很难见到。

  但从拉萨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众多早期寺院的壁画上,可以证实当时藏族绘画艺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可以推断,唐卡是在壁画的基础上兴起的或与壁画密切相关的绘画形式,最晚也在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就已出现。早期唐卡因经过朗达玛的灭佛,已无迹可循;现存唐卡除有少数分裂割据时期和萨迦王朝时期的作品外,大多都是十五世纪以后的作品。

  现在能见到的较早的唐卡作品,是公元11世纪在著名高僧阿底峡临终前,其弟子格西?那措译师托尼泊尔画师绘制的“斜头式阿底峡肖像”(dbu-yon-ma)的一幅唐卡,并在唐卡背面撰有由那措译师亲自书写的阿底峡赞颂词30偈,该唐卡过去作为热振寺的镇寺之宝一直保存在寺内。热振寺还有一幅噶当派开宗祖师钟?杰瓦穷乃时期的唐卡,据说该唐卡能抗火。唐卡上画的是四臂观音,周围有八位随从,画风吸收了尼泊尔画风的量度,是11-13世纪唐卡盛行的风格,也正是西藏绘画艺术得到广泛普及的时期。

  唐卡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有反映藏传佛教和各种神灵的宗教唐卡;有反映自然科学成就的藏医、藏药、天文历算唐卡;有记载历史事件的史料唐卡;有记录人物的传记唐卡。这些唐卡上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宗教教义、西藏风土、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吉祥图案等,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宗教、文艺、建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堪称是形象的百科全书。这些精湛的艺术品是藏族文明的史诗。

\  
图左:19世纪珊瑚巴珠,图右:13-14世纪金汁书写典籍《时轮本续》。

  澎湃新闻:西藏博物馆与宗教相关的文物有哪些?

  达珍:民族类的文物馆藏量比较大,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唐卡、造像、古籍文献、民俗文物。唐卡包括各种画派和不同工艺,其中年代最早的是一幅元末宋初的缂丝唐卡。此外就是造像,造像馆藏近3700尊,也是有各种风格,大致可分为:南亚风格,包括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等不同风格;中原风格,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不同风格;本土的风格,其中还有受印度风格影响的、受克什米尔风格影响的、吐蕃造像、丹萨提造像等本土造像。

  澎湃新闻:从馆藏似乎也能看到西藏的艺术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

  达珍:受到多元文化影响很明显。从史前文化开始无不体现出文化多元性。卡若遗址、曲贡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无论器型、纹样都与祖国中原文化十分相似,影响很明显。

  这从西藏博物馆馆藏的瓷器、玉器等也能看出来,西藏与祖国内地水乳交融、唇齿相依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