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精准扶贫:全面小康 一个都不能少

2015-10-16 09:55:5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刘倩茹 见习记者 周婷婷


  党的十八大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务实选择。

  今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过上好日子!西藏人民,不能靠后。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西藏,不能拖后腿!

  可是,怎样才能摘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顶“穷帽子”呢?

  “十二五”以来,西藏扶贫工作精彩开局,实现了“一个明显提高,两个明显下降,三个明显改善,四个有所突破”的显著成效。一是农牧民收入明显提高,2014年底贫困群众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二是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到2014年底,贫困发生率由49.62%下降到32.95%。三是农牧区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明显改善,完成溜索改造84座,10多万贫困群众住上了安全适用的住房,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99.7%、98.28%,基本解决了60多万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全区小学入学率达到99.59%,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75%;全面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四是共投入国家专项扶贫资金74.22亿元,完成“十二五”规划投资的172.6%;建立了人有名、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电子档案、地(市)有平台、自治区有数据库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系统;因户因地制宜,实施了整村推进、产业到户、结对帮扶等帮扶措施;建立了“区负总责、地市直管、县抓落实、乡镇专干”的管理体制,创新了“任务到地、资金到地、权力到地、责任到地”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交出了令人瞩目的反贫困“成绩单”。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精准扶贫。西藏积极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将扶贫资源精确集中到贫困户方面。

  找准“穷根”,开对“药方”

  今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西藏考察调研扶贫开发及农牧业、旅游业等工作时强调,推进西藏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小康大局,事关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找准路子,强化举措,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加快农牧区脱贫致富步伐。

  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近年来,西藏围绕“扶谁的贫?谁去扶贫?怎么扶贫?”,通过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创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党支部+能人+贫困户”等精准扶贫模式,减少贫困人口发生率,四年来精准减少贫困50余万人。

  今年60岁的仓觉,是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嘎冲村村民,因为家中仅有3口人,劳动力不足导致家庭贫困。2013年,经县里扶贫办牵线,她成了嘎冲村藏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帮扶对象。合作社每年为她提供免费鸡苗,并负责收购藏鸡蛋,去年收入超过5000元,年底还从合作社分红了1800元。

  找准贫困对象是精准扶贫的关键。为解决过去部分扶贫对象信息掌握不全、一些扶贫资金“撒胡椒面”、“大水漫灌”等现象,自治区扶贫办逐步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分析贫困户致贫原因,把有限的专项扶贫资金用到贫困群众身上。如今,像仓觉这样,西藏的贫困人口都有了《贫困扶持证》。

  找准扶贫对象后,把“能人”作为扶贫的主力军之一,以探索“先富带后富”的实践。“去年政府投入70万元的扶贫资金,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我们开始帮扶70户贫困家庭。”嘎冲村藏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格桑次仁说。被确立为扶贫项目的“能人”后,他的压力更大了。

  拉萨市扶贫办副主任次仁说:“这些能人有经验、有技术、有头脑,具备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能力,通过扶持他们经营一批项目,既能让贫困家庭有工资性收入,又有分红等硬性保障收入,扶贫‘拔钉子’效果明显。”

  得益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西藏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经新一轮建档立卡认定,全区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80万人减少到2014年底的69万人。

  但因自然灾害和疾病多发,贫困群众能力贫困问题突出,精准扶贫机制不完善,西藏扶贫开发工作仍存在返贫率高、“硬骨头难啃”等困难,成为制约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西藏干部专家建议,应进一步探索创新精准扶贫的新方式,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激发机制体制内生活力,让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致富,加快农牧区脱贫致富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