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这50年

2015-10-15 09:14:18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徐天


  从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50年间的西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拥抱现代文明,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如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西藏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既收获了现代文明的丰盛果实,也遭遇了传统与现代撞击的迷茫。

\  

8月13日,入夜的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高原古城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成为一座屹立在世界屋脊的“不夜城”。图|新华

  那曲是牧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游牧文化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山南是农区,藏文化发源地,有“西藏粮仓”之称。

  农民、牧民,这是昔日西藏占比最大的两类人群。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藏族人心中的“圣城”,每年都有信众磕着长头,向那里进发。

  这三个地方构成了西藏的概貌。

  自治区成立50年来,青藏公路、青藏铁路连接起了那曲、拉萨,山南的贡嘎县则建起贡嘎机场。不同的交通设施将这三个城市的命运带向各自的发展。

  在中国,每个地方的城镇化道路大体相似。西藏也在这个序列内,逐渐成长。

  这50年,西藏几经改革和变化,越来越像内地的省市了。也和所有内地城市的人一样,西藏人新奇地接受着一件件外来事物,萌发新的现代的思维。

  而对西藏的每一个个体而言,他们的命运也在其过程中实实在在发生了改变。

  第一个党员

  1959年3月,噶伦索康·旺清格勒随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出逃印度。噶伦是旧时西藏地区政府噶厦的总办,共有4名。索康噶伦在山南地区有6个庄园,有着70户、433名农奴的克松庄园就是其中之一。

  像索康噶伦这样的贵族,在当时的西藏有197家,其中大贵族25家,最多的可拥有几十个庄园、数千公顷土地。

  噶伦出逃后,共产党的工作组进驻山南地区乃东县克松村克松庄园,召开农奴大会,选举第一届农民协会的委员。400多个土生土长的藏民,用手里的豆子改变了命运。

  参会者在后来,一遍又一遍对媒体说起1959年6月6日下午的情景。

  他们过去总和狗抢吃糌粑,和着泥土咽下去,并不觉得自己和高高在上的庄园主一样都是人。他们多数不识字,不会写选票,更不知道什么叫选举权。

  这天的选举仪式颇为特殊。每个候选人的面前摆一只碗,400多人挨个走过他们身边,向自己信任的人的碗里庄重地投一粒豌豆,权当选票。

  24岁的尼玛次仁得到390多粒豆子,成为农民协会主任。

  尼玛次仁的父亲在他满月时就被庄园主鞭挞至死,另外八个兄弟或饿死或病死,成为农民协会主任的时候,全家只剩下他和双目失明的母亲。

  这年7月5日,443个农民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分得1696亩土地。他们在这片以往要给庄园主耕种的土地上,钉下了一块又一块写有自己名字的木牌。

  1959年国庆节,尼玛次仁作为翻身农奴代表前往北京,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回到克松的第二天,尼玛次仁口述、工作队的人代笔,写下了一份入党申请书。

  这是全克松第一份入党申请书。这年12月2日,克松县发展5名党员,成立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此时,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43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16元。西藏在这一年的生产总值为1.7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是142元。

  西藏和平解放,已有九年。1950年,十八军进藏。一年后,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这时候的西藏,没有一所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青壮年文盲率为95%;没有现代医学,求神拜佛是多数藏民医治疾病的主要方式,人均寿命是35.5岁;没有正规公路,货物、邮件的运输均靠人背畜驮。

  1959年,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外逃印度,西藏开始民主改革,成立了1009个乡级政权、283个区级政权、78个县(包括县级区)和8个专区(市)。1961年,全西藏实行普选,越来越多的人像克松庄园那样,学会投票。

  距离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6年后,1965年,92%的乡建立了人民政权。当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

 \  

 1980年,当雄草原上的居民。摄影|车刚

  支援西藏建设

  家住那曲地区那曲县罗玛镇12村的嘎玛桑旦,14岁了,从未上过学,放了几年的牛,他依然不知道,这片草原的边际在哪里。就如同与他如影随形的穷困,望不到头。

  父母生养了八个孩子,挤住在帐篷里。到了一定的岁数,他们穿着藏袍、赶着牛羊,一天天地穿行在藏北草原上。

  这是1976年,内地的文化大革命已到尾声,第二年将要恢复全国高考,许多年轻人的命运会因此改变。

  就在这一年,27岁的工农兵学员朱晓明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和新婚妻子主动报名支援边疆。他在北京长大,做好了在西藏扎根一辈子的准备。那时的朱晓明不会想到,自己在13年后会回到北京,历任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局局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1976年的西藏还不通铁路,他们坐火车到甘肃柳园,从那里换汽车,在密闭性并不好的空间里颠簸三日,满身尘土,经藏北草原,进入拉萨。

  进藏的路上,粉碎四人帮的消息传来。朱晓明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被分配到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后,他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粉碎四人帮的宣传。

  1978年11月,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自治区领导参加了会议,但因区内部分干部的思想仍未解放,“真理标准问题”的精神直到一年后才得以贯彻。

  据知情人回忆,眼看着内地一步步发展,可西藏的改革局面始终难以打开,自治区高层人士向中央表达了这一担忧。

  1980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这次工作座谈会提出,西藏应因地制宜,审定经济发展规划。同时中央各部门、地方、单位要支援西藏建设。

  朱晓明对初见时的拉萨,仍然记忆深刻。连通大昭寺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是一条土路。路边有一个邮电局、一个理发馆、一个新华书店、一个百货商场和一个饭馆。拉萨的多数房子都是铁皮顶、土坯墙,阳光照射下,亮光闪闪。

  经历了四年的发展,在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召开的1984年,自治区人均收入达到了310元,全国人均收入340元,自治区排名第20位。从1980年至1984年,中央对西藏的财政补贴为33.82亿元。

  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西藏应参与国内、国际市场。为了打开自治区干部的眼界,在会议召开后,包括朱晓明在内的参会自治区干部去沿海的开放省份参观、学习。

  开放的浪潮逐渐来到了西藏。

  自打索朗巴旦出生起,父亲嘎玛桑旦就很少在家。1980年代,嘎玛桑旦眼见着同龄的年轻人们,沿着村外西南-东北走向的青藏公路,走出茫茫藏北草原,去那曲地区、拉萨市,甚至更远的地方。不再担心旱灾、雪灾,不再靠天吃饭。他也动了心。

  嘎玛桑旦学习开车,在那曲地区跑起了运输。第二次西藏工作会议给了他优势。会议鼓励长途贩运,对从事农、牧、副业生产和运输业的汽车、拖拉机,免收养路费。

  无数像嘎玛桑旦一样的农牧民,循着天路,靠运输业获得人生第一桶金。

  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赴藏考察并提出,在西藏工作的汉族干部完成了历史任务,这批人将只留下15%。

  朱晓明记得,这一决定公布后,自治区不断接到进藏干部内调的申请。之后的几年中,进藏干部共内调三次,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工人2.5万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子女共计约8万人离开了西藏。

  这次座谈会后,中央在宗教问题上纠“左”,落实政策,强调宗教信仰自由。

  据自治区宗教事务局统计,至1985年6月底,西藏修复、开放寺庙229座,宗教活动点(包括小经堂、小寺庙)270处,住寺僧尼5677人。而到1987年5月底,西藏修复、开放寺庙234座,宗教活动点743处,住寺僧尼14320人。短短的两年内,住寺僧尼的人数增长了一倍多。

  这期间,达赖在海外提出“西藏独立”。国内外局势的双重影响下,拉萨在1987、1988和1989年发生了数次骚乱。

  朱晓明亲历了1988年3月5日的骚乱。

  这是一年一度的传召法会,僧人在法会上可考取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自治区的党政军负责人和往年一样,前往大昭寺出席。

  法会进行中,骚乱分子突然出现。朱晓明和自治区的领导在大昭寺的二楼,窗外不断有石子飞进屋内,屋外有人用斧头砸门。他们用桌椅挡在窗边和门边。之后靠消防车的云梯、结绳回到地面。

  这次骚乱,造成1名武警战士牺牲,299名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受伤,沿街店面、餐馆等多被捣毁。

  在几次拉萨骚乱后的1989年9月,自治区决定加强寺庙管理,清查分裂分子,并在各寺庙建立了以爱国守法僧人为主的民主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