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普松雕刻:“千刀万剐”中获新生

2015-10-14 10:55:49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杨子彦


  拉萨市尼木县普松乡,是著名的“雕刻之乡”。作为“尼木三绝”之一的普松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凝结着藏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雕刻内容充分体现了群众热爱和平,祈求平安、长寿的心愿。普松雕刻现已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松乡经幡雕刻专业合作社的旺扎,10岁就开始学习雕刻,现在,已是一位有着24年雕刻经验的“老师傅”了。旺扎说:“刚学的时候很困难,那时候人小,木头硬,手上经常会被磨出水泡来。”

  普松雕刻手工细致、工艺精湛,艺人们先要挑选质地考究的木质材料,经过打磨后,再在上面进行雕刻。雕刻所用的刻刀也十分讲究。旺扎告诉记者,每个雕刻师都 有自己专用的一套刻刀,一般有20多把。普松雕刻工序繁杂,从普通藏传佛教经文到佛像,都需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在尼木手工艺园中的雕刻工作间内,摆放着还未成形的组合柜、切玛盒等传统藏式家具,负责雕刻花纹的师傅们正忙活着手中的活。

  他们告诉记者,一个切玛盒的花纹最快要6天才能雕刻完成;一套由四个柜子组成的藏式组合柜,手工雕花要近一个月的时间。“虽然这项工作费时费力,但人工雕 刻的花纹更为细腻,品质更好。”说罢,一位师傅还拿出了机器与手工雕刻出的花纹进行对比。记者发现,机器制作出的产品确实规整,但显得较为粗糙。这位师傅 说:“我们产品的市场销路很好,主要都是卖给像酒店这一类的地方。”

  普松雕刻形式多样,应用广泛。雕刻艺人在长年累月的钻研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将自身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与现代雕刻艺术结合,使雕刻服务范围发展成 为现在广受游客青睐的旅游产品,雕刻内容也从最初的体现宗教活动、人物礼仪、自然风光等扩展到文字、图文并茂的图案雕刻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旺扎说,以前的雕刻挣不了多少钱,成立合作社后,我们创新了雕刻内容,愿意买的人更多了,收入也多了。

  为保护和促进雕刻产业发展,近年来,尼木县先后对普松乡从事雕刻的群众和经幡印刷作坊进行重点扶持,在举办技能培训班的同时,购买了雕刻用木板和印刷经幡布料,提供给普松乡从事雕刻、经幡制作的农牧民。

  据了解,随着农牧区经济的发展,普松雕刻艺人队伍发展迅速,到2010年左右,已有106名雕刻师和494名相关从业者,占全乡人口的28.73%,为群 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目前,普松乡有99户132名雕刻师和494名相关从业者,占全乡人口的21%,从事经幡户数204户,销售人员达 362人。参加合作社的农户一年销售的现金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其他木雕户平均每年销售现金收入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