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邮票设计者叶星生:雪域之子 文化传人

2015-10-08 13:38:4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王莉


  方寸邮品,重大创作

  时间定格于2015年9月1日,西藏拉萨,秋高气爽。雪域高原处处洋溢着欢庆自治区成立50周年浓厚热烈而又幸福祥和的气氛。透彻身心的蓝色天空下,部分树叶已悄然泛黄,可高原的阳光洒在身上依旧灼热。

  早晨8点,平日里安静的西藏博物馆院内却早已人声鼎沸。10时整,掌声雷动中、全场注目下,以“美丽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为主题的《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一套三枚的纪念邮票被缓缓揭开“红盖头”时,空中礼花绚烂,人群中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邮票设计者叶星生瞬间被人群淹没。求签名的人排成长龙,甚至来到他住的宾馆等候至深夜,提着水果、食品、亲手熬好的稀饭,拿着邮票来求他签名并慰问他的疲劳,让叶老感动不已。

  今年3月初,正在四川对金川悬空寺的苯教壁画考察的叶星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的内容是让他设计一套邮票,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他欣然接受了此项任务。凭借叶星生对西藏的熟悉了解,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便按中国邮政要求完成了一套三枚的邮票设计方案。西藏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大庆办第四次会议对此进行专项研究,将三枚邮票的主题修改为“美丽西藏”、“和谐西藏”、“幸福西藏”。并作了具体要求来全面表现西藏50年的社会发展与进步。如此重大题材的创作,用方寸邮票来进行表现,难度极大。再加上时间倒计时,必须在9月1日全国发行,压力极大、难以胜任,叶星生曾一度退缩……嘴上说拒绝,但心里放不下,一是不愿意辜负中国邮政与西藏大庆办的重托与信任,二是出于对西藏的深情厚爱和感恩之情。于是,叶星生又鼓起了勇气进行了第二次创作,并做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是将画面从竖构图变为横构图、二是将以景点为主改为人物为主。

  第一枚“美丽西藏”,主要反映厚重的西藏历史、优秀的藏族传统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二枚“和谐西藏”主要体现西藏各民族团结友爱、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宗教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三枚“幸福西藏”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下,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西藏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在构图及人物组合上参考了1985年叶星生为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创作设计的壁画《扎西德勒图》。在绘画风格上借鉴了传统唐卡的表现手法,并以金汁进行勾勒点染。

  在构思第二枚邮票时,叶星生对背景元素的选用可谓绞尽脑汁,总觉得无论用什么来表现都不够完美。他辗转难眠,凌晨3点才恍惚入梦,梦里他回到了2003年“马头明王堆绣珍珠唐卡”捐回色拉寺的场景:藏香缭绕中,钟鼓齐鸣,经幡、哈达漫天飞舞,色拉寺迎回了自己的镇寺之宝,百姓敬献的洁白哈达堆得像小山一样……哈达!叶星生凌晨6点惊醒后直奔画室,迅速地记录下梦中飘舞的哈达贯通全画面,并将之幻化为雪山江水,象征来自雪域高原的吉祥祝福。完善后的邮票画面显得简洁、欢快而灵动。也许是捐赠的明王唐卡给了他灵光一闪的智慧,让他体验到绝处逢生的喜悦,为邮票增添了如此灵犀而神奇的一笔,他也将这段奇缘用文字记录在当天的画稿上。

  在这次创作中,叶老一是传承了唐卡艺术特色,二是运用了大量藏文化经典元素:飞舞的哈达、阿里古格城堡、江孜十万佛塔、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原始森林、虫草、雪莲、草原、牛羊、青藏铁路等西藏风景和文明如同一颗颗珍珠,被镶嵌在三枚邮票的画稿中。这些在岁月里闪光的珍珠,是50年来西藏走向文明的脚步,是50年中华各族儿女互相融合、彼此尊重、休戚与共的见证。

  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圆满,叶老还广纳良言,精心修改,不厌其烦地完善画稿。对此套邮票产生的全过程,被叶老师总结为:一套邮票、两次创作、三个通宵、四次反复、五处修改、最终六六大顺,终将赶上了9月1日全国按时发行,为9月8日西藏50周年大庆活动拉开了序幕。叶星生深有感触地讲,这是一次与时间的竞争,与极限的挑战,是对自己眼力、体力、能力的考验。最后,终于战胜了自己,回报了中国邮政和西藏的重托与信任。

  雪域情深,艺术结缘

  叶星生与西藏的感情之缘,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定下了。

  叶星生出生在四川,因为继父是藏族,叶星生从小就跟着父母吃糌粑、喝酥油茶、学藏话。13岁时,叶星生离开家乡成都进西藏,来到了父母工作的地方——被称为西藏文化摇篮的山南地区。那时候的西藏虽有些艰苦,但很快乐、很轻松。“我那时走在路上,会脚上踢石子、跳起来摘叶子,心在飞扬!”

  “我与西藏传统艺术结缘,是我在拉萨中学读书时的美术教员,十世班禅原画师西洛老人给予我的。”叶星生说,1962年,他成为当时西藏最高学府拉萨中学的第一位汉族学生,并跟随原十世班禅画师西洛(门萨画派第六代传人)老人学习藏画,成为他的首位汉族弟子,紧紧跟随老人学习唐卡,西藏文化、西藏艺术就这样慢慢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扎根,并发芽。

  1965年,叶星生参加社教工作组,住进一位以放牧为生的孤寡老人波查色的家中。在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叶星生与老人同吃同住相依为伴近两年之久,两年的岁月让叶星生与藏族群众打成一片,加深了对藏民族的了解和认识,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1970年后,叶星生调到西藏展览馆从事专业美术创作。在这个集西藏文化历史为一体的艺术殿堂,他就住在馆内一间墙面大于地面的小屋,24小时都让这种文化氛围包裹着。这期间,叶星生有了大把的时间深入基层,背着画夹,走访神山圣地、民舍古廊,名正言顺地采风和画画,他被古老神秘、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所折服,在瑰丽艺术背后看到了这个民族的真诚和伟大,在牛头和石堆里悟出了这个民族的魂。在叶星生的作品里,有一副以牦牛头、哈达、藏刀、藏毯及骡马饰件等收藏实物组合构成的一幅装置作品,取名为“高原魂”,在拉萨引起轰动,并在西藏美术展中获得创新奖和拉萨晚报的整版评论。

  1979年,叶星生在继承传统唐卡的基础上创新布画《赛牦牛》,获得了西藏美展一等奖、全国美展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0年因布画《赛牦牛》的成功而被借调到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担任壁画组组长,同时承接了《扎西德勒图》等7幅大型壁画的创作设计,并与西藏各民族美术工作者及民间艺人花了近5年时间绘制完成。而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西藏壁画创作新的里程碑”。成为唯一一幅在人民大会堂厅室中从未更换过的壁画,至今30多年。

  “感谢欧亚大陆板块相撞而创造出世界第三极地——西藏,感谢上天让我来到西藏,这伸手就可抓住蓝天白云的地方,感谢这里的土地养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藏族,感谢藏族人民为人类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让我艰辛地醉倒了整整40年。”这是叶星生对西藏的款款深情与感恩之情。为此,叶星生自称“雪域之子”,并以“雪域星生”作为自己的名片。他说,我与雪域大地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没有西藏便没有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