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赵丽芳:藏族孩子的“赵妈妈”

2015-09-24 11:25:36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任静 陈朵儿 朱慧


  2014年9月,中央民族大学首届新闻学藏语基地班(以下简称“新藏班”)的22名学生,带着“高原红”,也带着对大学的憧憬走进了校园。他们没想到,迎接他们的班导师,在短短半年后,会成为他们离不开的“赵妈妈”。

  “接手他们之前,我设想过今后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题,我甚至都想过去学藏语。”赵丽芳说,对于班导师而言,带领西藏班的困难比其他班更大,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关爱。

  新藏班开学后的第一次班会,赵丽芳给班上同学建立了微信群。为了让同学们锻炼汉语表达能力,促进师生沟通,她鼓励同学们平常多用汉语交流。“平常遇到他们在群里用藏语聊天,我就假装委屈地说‘你们故意欺负我呀’!”赵老师笑着模仿聊天时的情景。

  入学一年多来,这个微信群把她和这些藏族孩子们紧紧地“拴”在了一起。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大到班级事务通知,小到找不到教室,都在群里得到老师的及时指导和帮助。

  对于赵丽芳来说,上课是最直接、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不会发邮件、不会制作PPT、害怕计算机和英语考试等等,这些摆在藏班孩子面前的问题,都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和掌握情况。

  刚入学时,班上22名同学,只有4个人有电子邮箱,会发邮件。大多数同学基本没有接触过电脑,更别说制作课堂展示PPT和发邮件提交作业了。发现这个问题后,赵老师找来研究生助教,手把手地教同学们学习电脑的基本操作。

  “我给他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写一封邮件发给我。要完成任务,他们就要去学习邮箱怎么注册、邮件怎么发。”赵丽芳说,她用这些实践任务,帮助同学们解决切实问题、促使他们去学习和思考。

  在课程学习中,新藏班的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新闻传播学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赵丽芳将高年级的优秀同学请进了班会,让他们来给藏族孩子讲英语、历史和唐诗宋词。

  面对这群孩子,不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赵丽芳总是脸上挂着笑容,温柔、亲近。

  “赵老师的微笑很温暖,她的笑容能给我们力量。”学生仁措说,

  “元旦的时候,赵老师带全班同学一起聚餐。”

  “双休日的时候,赵老师带我们一起去看话剧。”

  “赵老师自己掏钱给同学们买课外书,让大家轮流看。”

  “老师会经常鼓励我们,有时我们讲得不是很好,老师也会一直鼓励说讲的很好。”

  在这帮藏族孩子的心中,赵老师是他们在北京严厉却又慈祥的“妈妈”。

  “赵老师给我们做了一本‘书’,里面有班上每个人的照片,每个人的一句话,让我们带回家给爸妈看。”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原来,赵丽芳为孩子们特别制作了一份“成长日志”,上面记录着这些新藏班学生入学至今成长的点点滴滴。大到全班外出学习,小到同学作业受到老师表扬,都记在这本成长日志里。

  同学们也参与成长日志的记录,对自己入学至今的表现进行思考和总结。有的写“交流和胆量都渐渐地有了很大的进步”,也有的写“还停留在原地,一步都没有迈出去”。

  赵丽芳对她的学生充满期待,她认为,作为首届新闻学藏语基地班的学生,他们是藏汉双语民族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因此,更不能马虎,她希望4年以后,这群孩子毕业时,是懂国情、厚基础、宽视野、强双语、重实践的民族英才。

  “因为学校和这个班级的特殊性,我在这里不仅仅是一名老师,更要承担一份民族工作者的责任。”赵丽芳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