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50年:“香格里拉”的新生

2015-09-09 15:17:29   来源:新华社   


  神话与现实共存

  自治区成立以来,西藏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在沈宗濂和柳陞祺看来,上世纪40年代的拉萨还是一个东西3公里、南北不到2公里的村庄。

  今天的拉萨,城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机场高速路直达市区,沿街商铺成片,车辆穿梭不息,繁华犹如内地城市。

  官方数据显示,西藏GDP从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20.8亿元,50年增长281倍。

  这很大程度得益于中央和全国各地的支持。从1952年到2014年,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各项财政补助达6480.8亿元,占西藏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92.8%。

  1994年,中国确立“对口援藏”机制。随后20年,有近6000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进藏工作,实施援藏项目7600多个,投入援藏资金260亿元,主要用于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

  拉萨市城关区藏热小学校长旺堆记得1988年到北京读中学,要先从拉萨飞成都,再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

  “由于路途遥远、经济成本高,有些孩子不得不4年才回一次家。”他说。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西藏已建成5个机场,开通58条航线,拉萨到北京直飞只需4小时左右。

  航线和铁路的开通加快了西藏的开放。2014年,到访游客1553万人次,比旅游业起步时的1980年增长4436倍。这也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

  位于山南的雍布拉康有2100多年历史,是西藏第一座宫殿,游客终年不断。

  附近的村民格桑旺杰看到了商机,1996年买了匹马,开始为上山顶宫殿的游客提供代步。那时,他一句汉语也不会说,现在已经可以用简单的英语、日语打招呼。

  61岁的他说自己身体很好,再牵几年马“没问题”。不过,即便他生病,也有医疗保障。

  西藏是中国第一个实现医疗救助城乡一体化和社会全覆盖的省份,农牧民100%纳入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医疗保障体系。寺庙僧尼等人群则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目前,西藏约有僧尼4.6万人。身着深红与黄色僧袍的他们,与信众一起传承着雪域高原的古老传统。

  每天清晨,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转经和朝拜的藏族信众像潮水一样。新修的公路上,叩长头到拉萨朝佛的信众一如既往。不同的是,交警向他们赠送了反光背心,以提醒过往司机注意他们的安全。

  正在哲蚌寺学习的达隆噶举派第二十三世夏仲活佛,每天的课程安排得满满:从6时30分背诵经文开始,早餐后的整个上午都上课。14时30分至19时30分则以辩经、学习文化知识和听经师讲课为主。半小时的晚餐后,是两个半小时的辩经。到23时30分休息前,他还要花半小时到一小时复习佛经或文化知识。

  “我的责任比泰山还重,作为活佛,要普度众生。”18岁的夏仲活佛说。他3岁被认定为转世灵童。

  藏传佛教特有的活佛转世制度由噶举派始创于13世纪,至今仍为各教派遵从。

  据中国官方数据,目前,西藏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7处,活佛358名,其中60多位新转世活佛按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得到认定。

  作家刘伟在藏生活工作近30年。在他眼中,西藏就是:现代化与古老传统共存,神话与现实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