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拉萨雪顿节:雪域的文化盛宴

2015-08-21 15:28:53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史卫静


\

\

\

\

  8月14日至20日,是西藏一年一度的雪顿节,其隆重程度仅次于藏历新年。雪域欢歌迎佳节,酸奶飘香醉游人。看展佛、听藏戏、过林卡、吃酸奶,狂欢的节日,美不胜收。

  哲蚌寺前看展佛

  作为雪顿节的序幕,哲蚌寺展佛是最令人瞩目的仪式。可以说,不去看展佛,就等于没过雪顿节。

  凌晨四点的拉萨,天色一片漆黑,哲蚌寺门前却已经灯火通明。一股股人流汇集到寺庙门口的广场上,用“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样的词汇,都不足以形容这汹涌的人潮。

  桑烟袅袅,清晨的日光穿透迷蒙的烟雾照在脸上,让人莫名感到一种殊胜之意。哲蚌寺的僧人们一队队排开,展佛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

  吉时已到,法号声起,嘈杂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人们目不转睛地望着一字排开的几十个青壮年僧人,把几十丈高的锦缎绣绘佛像大唐卡抬到哲蚌寺背后的半山腰上。相机的“咔嚓”声响成一片,没人肯错过对这神圣时刻的记录。

  巨幅释迦牟尼佛像唐卡从展佛台的顶端缓缓铺开。佛像是用华丽的绸布完全覆盖的,暂时还看不到他的真容。展佛台上的僧人们用绳索将佛像上面覆盖的绸布慢慢往顶上拉。伴着凝重庄严的法号声,一幅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巨大释迦牟尼像徐徐展露出祥和的容颜……驻足在山上各个角落的信众瞻仰礼拜,虔诚祈祷。

  据说,之所以每年雪顿节都要展佛,一方面是为了让众多善男信女有机会朝拜这一珍贵的稀世之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佛像存放太久而发霉或被虫蛀。这些年来,看哲蚌寺展佛已经成为很多游客在拉萨观光的必需环节。

  清晨的曙光挥洒在壮观的佛像上,手捧哈达的人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沿着山道缓缓走到佛像周围。洁白的哈达不断向空中抛洒着,落在佛像边缘,不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这幅巨大的佛像长卷展现于高山之间,人们在十几公里之外就可远远地朝拜它。沿着哲蚌寺的山路,望着挂在山间的佛像唐卡,雪顿节的第一场活动在早晨就结束了。

  罗布林卡听藏戏

  雪顿节里除了展佛之外,还有另一个重头戏,就是藏戏展演。拉萨的宗角禄康公园和罗布林卡游人如织,歌声不断,鼓钹齐鸣,处处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而藏戏展演就在这两个地方轮番上演。

  表演藏戏的都是来自西藏各地的民间藏戏队。最知名的尼木塔荣藏戏队、山南藏戏队、堆龙措麦藏戏队等都一展风姿。《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诺桑法王》、《苏吉尼玛》等八大藏戏,是最受追捧的剧目。

  来源于民间的藏戏,成长于西藏山高水远、地广人稀的自然环境中,这或许是藏戏唱腔高亢辽阔的原因之一。在户外演出,声音必须传得远才行。据说,过去觉木隆剧团的著名演员术玛强村,在室内一唱,连挂在房柱上的唐卡也震动不止。他在罗布林卡内唱,方圆四五里的人都可以听到。随着藏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藏戏艺术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弘扬。雪顿节,则成为藏戏展示的极佳平台。

  雪顿节的开场大戏是《扎西雪巴》,担此重任的是来自尼木县的塔荣藏戏队。这出戏是每年雪顿节必不可少的剧目,可以说,《扎西雪巴》不唱,其他的藏戏就没法开唱。这一传统的形成,在于白面具藏戏的悠久历史。它的萌芽期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白面具藏戏有着独特的舞韵、优美的唱腔、古朴的服饰、神秘的剧情,因此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而各派系藏戏也起源于此。

  据说,以前表演《扎西雪巴》的演员均为男性,女性角色也由男性扮演,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塔荣藏戏队里,年轻女孩的身影也越来越常见。塔荣藏戏队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改演蓝面具藏戏,剧目也由《诺桑法王》一种扩大到《智美更登》、《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等多种。但在雪顿节演出时,他们仍按照传统演白面具戏,形成了兼具白、蓝两种面具戏的表演风格。

  美味酸奶吃不够

  藏族人认为,夏季万物生长,此时外出难免踩杀生命,因而需关门修炼,直到雪顿节这天方可开禁。每到雪顿节,藏族同胞们兴高采烈地把酿好的酸奶供奉到寺庙,送到亲戚朋友的手中。之后,大家成群结队地前往林卡聚餐。节日期间,各家各户的小孩子都可以串门讨酸奶吃,其乐融融。

  在藏语中,“雪”是酸奶的意思,“顿”是吃的意思,因此,雪顿节就是吃酸奶的日子。而在西藏,最地道的就是牦牛酸奶了。作为藏地人民不可缺少的食品和供品,牦牛酸奶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说起牦牛酸奶,在布达拉宫西侧,有一家大名鼎鼎的“酸奶坊”,几乎所有的旅游攻略都会提到它。“酸奶坊”的员工下班之前,先要把从牧区运来的新鲜牛奶煮开,然后加进去一些已经做好的酸奶作引子,搅拌均匀后倒入桶中,盖上几层棉被捂上一夜,第二天就可以直接盛到碗里出售了。浓稠的酸奶一勺舀下去,感觉像是豆腐花,嫩白中透着丝丝的乳黄,浓烈的乳香扑面而来。

  在拉萨街头,还有一种用竹筒装的牦牛酸奶。北京中路上就有这样一个小摊位,摊主钟阿姨和她的酸奶因为出现在《藏地牛皮书》中,而为人们所熟悉。在拉萨生活了十几年的钟阿姨,自己养了七八头牦牛。每天早晨,她都会用最新鲜的牦牛奶制作纯正的牦牛酸奶。钟阿姨做酸奶,喜欢让正在发酵的牛奶沐浴拉萨的暖阳。为了不让阳光直射在牛奶上,她会撑起一把遮阳伞。酸奶做好后,钟阿姨会把白糖撒在竹筒里,细心地搅拌,直到糖和酸奶完全融合在一起,吃起来甜中带酸。

  在钟阿姨的摊位旁边还有一家巴扎酸奶,卖酸奶的藏族夫妇淳朴善良。巴扎酸奶厂位于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藏热村,虽然只是小作坊,但是先进设备都很齐全,各种检测也很严格。

  据说,西藏最好的牦牛酸奶产自当雄。作为纯牧区的当雄,辽阔的牧场草原上遍地都是星星点点的牦牛。在当雄县城,随处可见小型的牦牛酸奶加工店。位于当曲河东路上的当雄牦牛乳制品销售中心,应该算是当雄县城内最大的酸奶销售点了。这里售卖的都是包装精美的碗装酸奶,一箱12碗,每箱90元。算起来价格并不低,但地道的当雄酸奶绝对值这个价。

  在雪顿节,除了直接品尝酸奶,酸奶冰淇淋也备受欢迎。长得像小布丁似的酸奶冰淇淋,售卖方式十分亲民:它们被整齐地码放在竹筐里,用棉布包裹着,再盖上一层厚塑料袋保温。无论是当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对这种原汁原味的冰品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