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震后三个月:西藏受灾群众迎来生活新希望

2015-07-27 09:06:45   来源:环球时报   


  时隔3个月,记者随“追梦·西藏的足迹”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团队来到了位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的“4·25”地震聂拉木县樟木镇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

  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震中距日喀则市吉隆县边境仅43公里。此次地震波及到西藏19个县区、造成14个县区受灾,共造成27人死亡、860人受伤,近3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由于地震灾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多变,泥石流、滑坡、滚石、坍塌时有发生,多处灾区成为“孤岛”,给抢险救援造成极大困难。

  灾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聂拉木、吉隆、拉孜等县和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共设立了156个安置点,近64万余名撤离转移人员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实现了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伤病能医。

  截止记者发稿,最新消息称,聂拉木县常务副书记都冰表示,目前樟木镇已经初步完成受灾群众安置房分配方案,预计在今年冬季前,2000多名受灾群众将从帐篷搬进安置房。

  安置

  “现在的生活比在樟木还好”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安置点于4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30日迎来樟木镇首批群众入住,5月15日顺利完成了拉孜县临时安置点群众转移接收,樟木镇受灾群众全部得到妥善安置。

  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政协主席索朗向记者介绍,安置区共占地1000余亩,现有帐篷1243顶,划分为A、B、C三个居住区和行政服务区,现有群众500余户、2000余人,其中僧尼45人,尼泊尔籍人员92人。

  “现在的生活比在樟木还好。上次来的时候只带了一个包,身上什么都没有。这里什么都有,什么都给,吃的、喝的、穿的都有,坐车也免费。”藏族阿妈次仁卓玛笑着对记者表示,她住的帐篷里大多数东西都是政府发放的,包括电视、床、被褥等一应俱全。

  震后,次仁卓玛的女儿在日喀则市一家茶馆找到了工作,儿子在安置区的驾校学习开车。她自己则留在安置区带外孙女。外孙女现在日喀则市上小学,学费全免。

  据悉,安置区共设置公共服务点37个,涉及行政、教育、医疗、金融、通讯、电力、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的衣食住行,维护安全与稳定的便民警务站在震后也随群众移至安置区。安置区1号便民警务站站长郑金锁告诉记者,现在安置区的4个便民警务站,系由之前樟木镇的5个警务站(包括樟木镇2个,邦村、立新村、雪布岗村各1个)合并而成,之前由日喀则市公安局负责,5月25日迁过来后由聂拉木口岸公安分局接管。警务站在安置点会为地震中丢失身份证、户口簿的群众补办相关证件等,同时开展各类便民警务服务活动,以确保不发生违法违规违纪现象。

  普姆巴确之前在樟木务农,地震发生后,她一家四口随整个村庄4月30日整体搬迁到安置区。两个小孩在安置区免费上幼儿园,老师也是以前樟木的。现在,普姆巴确也在驾校学习,她期待掌握一项新技能方便以后更容易找到工作。

  未来

  樟木商城点燃受灾商户生活新希望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后,政府开始着手解决就业问题。索朗表示,目前安置区的523人已被安排就业,包括驾校的两百多名学员、市区宾馆、餐饮服务员等,还有新建的樟木商城,已有92家安置点商户在这里做买卖。

  坐落于日喀则市珠峰会展中心的樟木商城于6月25日正式开业。日喀则市商务局副局长尼珍介绍,作为樟木镇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受灾群众就业的重要民生项目,樟木镇广大受灾商户一直翘首以盼樟木商城的开业。从开业至今,一个月来,据保守统计,整个商城的销售额达到207万元,日销售量达到近7万元。“这比他们在樟木的销售额还要高。”尼珍说。

  为何能做到这点?尼珍表示,为了帮助受灾商户就业,政府跟旅游部门达成协议,在各大宾馆为商城做推广宣传。“每天到这里来购物的散客,平均达到30-40人。团队多的时候,能达到5个。有一天,整个商城的销售量曾高达12万元。”

  樟木商城的商品,全进口自尼泊尔和印度等国,其中工艺品居多。61岁的立新村村民央金曾在樟木做了四、五年工艺品生意,震后她搬到了安置点,每天坐免费班车往返。商城的优惠政策——水电、租金全免令央金喜笑颜开。记者来到央金的店时,她正和一个准备批发的买家讨价还价。她表示,以前在樟木每年销售额有40-50万元左右,纯收入大约15万元;而现在,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达到了7万元左右。

  另外,商城的藏毯生意特别好。次仁确巴开的店藏毯卖得火热,连尼珍的办公室都摆了一些。次仁确巴说,她从樟木运过来的藏毯已经全部卖完了,樟木口岸因地震暂时关闭,现在摆的藏毯都是从尼泊尔途径广州再运到拉萨来的。次仁确巴表示,这样进货,导致成本增高了一些。以藏毯为例,每套成本增加了400-500元。“销售价因此提高,但销量还是很好。”

  不过,并非每个商户的生意都很顺,38岁的德曲有自己的烦恼。德曲做的是布料生意,布料全部进口自尼泊尔、意大利等国,相比于其他店铺的人来人往,她的店铺前显得有些冷清。德曲表示,地震对自己的生意影响较大。“在樟木,我们雇佣尼泊尔人做衣服,但是地震后,他们就回国了。现在没人加工,所以只能卖布料,但这里很少有人愿意买回布料自己去加工。生意因此变差了。在樟木,每月纯收入能有一、两万元,但现在一、两千元都不到。”

  对此,尼珍解释说,这或许与日喀则人的消费观念有关。“作为后藏人民,日喀则民众较为传统,喜欢把家里弄得舒适温馨,摆放的手工艺品也很精致,但对服饰并不很讲究。不像拉萨人,在拉萨,进口布料是很受欢迎的。”德曲表示,她正在想办法,尼泊尔工人也在申请签证。“还有一种可能,我自己也会办个加工厂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