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特色产业织就增收新画卷

2015-06-18 09:21:1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张尚华


  原标题:纪念自治区成立50周年:特色产业织就增收新画卷

  天蓝蓝、水清清,云飘摇、鸟恣意。

  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县乃琼镇岗德林村蔬菜基地,拥有6个蔬菜大棚的次仁喜上眉梢,“因为蔬菜种类丰富,好多城里人周末来我们这里摘菜尝鲜,今年收入肯定比去年还要好。”

  高原风光惹人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让农牧民群众心头暖意融融。

  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建设重要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构筑西藏“两屏四地”重要战略地位,为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5年来,围绕打造“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战略定位,自治区党委、政府扎实推进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推进西藏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一条特色产业链正逐步形成。

  政策合力不断增强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早在200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就审定了《西藏自治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总体要求,并于2004年正式启动实施。

  2004年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累计整合投入资金32.5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63亿元,财政产业基地扶持资金12.35亿元,龙头企业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扶持资金5.43亿元,科技投入农牧业发展资金4.17亿元,积极推动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在全区建立了特色产业生产基地204个、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10个,开发了青稞深加工系列产品、山羊绒制品、牦牛奶制品等32个,初步形成了青稞、牦牛、藏系绵羊、绒山羊、奶牛、蔬菜(菌类)、藏猪、藏鸡、藏药材(林下资源)、林果十大产业。

  2015年4月26日,《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规划(2015—2020年)》在京顺利通过评审,待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后即可实施。该《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升级,力求在科学准确定位产品市场消费需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接和多元投资,生产、加工、流通和品牌建设等四个方面寻求突破。《规划》的实施将有利于做大做强西藏农牧业特色产业,有利于资源的科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农牧民收入、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是一项得民心、合民意、惠民生的重大举措。

  产业布局合理优化

  青稞核心产区:拉萨市的林周、墨竹工卡、曲水3个县;日喀则市的桑珠孜区、白朗、江孜、拉孜、萨迦5个县(区);昌都市的芒康、洛隆、丁青3个县;山南地区的贡嘎、扎囊、隆子、乃东4个县,合计15个县(区)。

  牦牛核心产区:包括拉萨市的当雄、林周2个县;日喀则市的亚东县;昌都市的类乌齐、江达、丁青、卡若区、贡觉5个县(区);那曲地区的那曲、安多、巴青、聂荣、嘉黎5个县,合计13个县(区)。

  藏猪核心产区:包括林芝的工布江达、林芝、米林、波密4个县。

  ……

  这是一份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十大产业布局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具有“名、优、特、奇、鲜”等特点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产业布局逐步合理优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综合考虑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等因素,如今,我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五带十四区”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即“藏中粮经饲、奶、绵羊、藏猪藏鸡复合产业带,藏东北牦牛产业带,藏西北绒山羊、绵羊产业带,藏东南藏猪藏鸡、藏药材和林下资源、干果产业带,城郊蔬菜产业带”和“青稞、牦牛、藏系绵羊、绒山羊、藏猪、藏鸡、藏药材、林下资源、蔬菜、奶牛、马铃薯、林果、茶叶、冷水鱼14个特色农产品产区。”

  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从全区来看:

  ——2014年,全区粮食产量98.5万吨,其中青稞产量达69万吨,连续16年保持在90万吨以上的水平,粮食产量接近100万吨的目标,确保了全区粮食安全特别是青稞安全;

  ——菜篮子基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蔬菜产量进一步提高,主要城镇供给率旺季达到了85%以上,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肉、奶产量预计分别达32.6万吨和35.5万吨,进一步提高了市场供应能力,有效缓解了牛羊肉供求矛盾。

  从各地市来看:

  在山南,通过抓重点和特色,建基地和企业,创商标和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重点实施了农牧业产业、品牌、商标“三推进”工作,创新了经营方式,优化了发展环境,培育了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

  在昌都,按照“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先发展”和“区域集中、规模做大、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的发展思路,确定做强芒康藏东珍宝“达美拥”干红葡萄酒、八宿“拉鲁卡”荞麦等五大优势加工产业,培育干鲜果品产业带、特色林下资源加工出口产业带等四大特色产业带,建设葡萄、荞麦、优质青稞等八大种植养殖基地。

  ……

  农牧业特色产业建设和发展促进了农牧业特色产业体系建立。

  到2014年,全区累计扶持和培育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地(市)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1家,其中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24家(包括国家级8家)、地市级龙头企业77家,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产值达21.2亿元,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38.6%。龙头企业和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带动农牧户6.1万户、20多万人,解决当地农牧民就业1.2万人。全区共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729家,形成了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基地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群众收入稳步增加

  “公司成立后,18名当地群众实现了成功就业,每月收入3000元以上。”山南地区隆子县加玉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公司发展效益良好,“这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农牧民经济收益的稳步增加,得益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也与对口援藏省市的支持分不开。

  在日喀则市昂仁县桑桑镇,通过山东省援建干部的招商引资,一座现代化的酥油产业园已经有不少客商入驻。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小镇逐渐形成了以酥油茶为主,涵盖了皮毛、乳制品交易的特色产业平台。

  特色农牧业产业经过10年的发展,牦牛、绵羊、藏猪、藏鸡等一批高原特色农产品在区内外农产品市场占据一定份额,供不应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保障和丰富自治区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农牧业特色产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和就业的重要渠道。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4年,全区农牧业特色产业实现群众增收13.15亿元,受益群众达175.6万人,实现户均增收3305元,人均增收748元,年均增幅达24.5%,为促进全区农牧民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农牧业特色产业建设,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带头示范作用不断增强,规模经营、订单经营、专业经营、统一经营等新观念深入人心,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并成为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在建设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的道路上,必将迎来下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