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让山川披绿天蓝水清

2015-06-17 15:40:26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晓勇


        原标题: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让山川披绿天蓝水清

  5月,拉萨鸟语花香、林木吐翠;宽阔的拉萨河面,碧波荡漾、水鸟翱翔。拉萨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工人师傅们正迎着初夏的骄阳,在热火朝天中忙建设。

  拉萨河综合整治工程是打造“美丽家园、幸福拉萨”的重点工程,是一道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美化绿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屏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防洪安保能力、提升城市品位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程,正是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

  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使西藏成为亚洲乃至北半球气候变化的调节器和维系高原生态系统及周边地区生态平衡的重要屏障。

  “只要是对生态有影响的项目,即使是挖金子我们也不干。”这个像口号一样坚持的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在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班子中承袭着,对于全区开发建设活动来说,这是环境监管的红色警戒线,也是无法逾越的原则线。

  用政策保驾护航——

  全面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西藏位于平均海拔四千米的青藏高原上,拥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丰富的水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了第四次、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

  早在2006年,西藏自治区就编制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2008—2030)》并经国务院批准。2013年西藏出台《关于建设美丽西藏的 意见》,提出以天蓝、地绿、水清、气净、人和、环境优、宜人居为重要内容,全面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到2030年基本实现建设美丽西藏的目标。中央第五 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次提出将西藏打造成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些政策措施及时、很好地保护了“世界屋脊”的这片碧水蓝天。

  仅去年,全区协调落实7.9亿元,全面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3大类10项工程。

  与此同时,继全面禁止开采砂金资源后,2008年1月1日西藏在全区全面禁止开采砂铁资源。同时,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严格落实环保审批权。目前,西藏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0%,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

  “当西藏采取这项政策以保护环境和造福民生时,世界同时也认识到好的政策会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而言,中长期来讲,西藏将成为在生态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方面至关重要的地区;对于世界而言,西藏将成为一个典范。”墨西哥《宏观经济》杂志外事采访部主任N·J·卢西奥去年来藏时这样表达他对西藏生态环 保成就的看法。

  据悉,西藏目前依然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含有上千种野生植物,其中39种已被列入为受国际贸易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和国家珍稀物种。西藏还有数百种脊椎动物和超过3000种昆虫。

  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使高原生态遭到破坏。多年来,西藏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使西藏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一直以来,西藏对一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一律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后才能立项的政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而今年,西藏将以‘史上最 严’的新《环境保护法》为契机,制定更加严格的生态红线,更加严厉地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自治区环保厅新闻发言人庄红翔如是说。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确保天蓝地绿水清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

  而在西藏,这些年,更是把生态文明纳入法制化,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的精神、法制的思维,研究制定相关改革方案,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同时,为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引导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形成生态文明人人共建、良好环境人人共享的社会新风尚。

  在林芝地区波密县扎木镇,一群头戴遮阳帽,佩戴红袖章,悠然漫步于雪山林海之间的护林员每天穿梭在原始森林里。

  3年前,护林员次仁扎西和24400名护林员共同承担起了保护林芝地区大片原始森林的职责。自从当了护林员,已年过半百的次仁扎西与其他农牧民担任的护林员在山间依照轮岗制度,每月巡山护林两次。

  而政府每年也会为次仁扎西和其他护林员发放生态效益补偿金,这一措施,既了却了守护家园的村民们的心愿,又让他们多了条致富增收的“便道”。

  自治区环保厅厅长江白说,在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过程中,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形成保护西藏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西藏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 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去年的十年间,西藏累计落实中央财政生态补偿资金145.57亿元,取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江白表示,今后,西藏将继续全面推进生态补偿工作,积极落实生态补偿资金,保护好西藏的蓝天碧水,同时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今年,西藏还相继启动湿地和水资源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工作,将与其他生态补偿方式有效衔接,形成综合协调、长效有序的生态补偿机制,激发民众主动参与环保的积极性,保护好西藏的碧水蓝天。

  投入力度前所未有——

  美丽西藏前景更美

  “西藏是多数南亚、东南亚江河的源头,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生态安全主要战略格局‘两屏三带’中,排首位的就是青藏高原,而西藏又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杨帆说。

  为加快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步伐,巩固和提高造林绿化成果,进一步改善“两江四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西藏自治区决定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

  作为西藏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行动之一,我区划定了林地和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等4条生态红线。生态红线是我国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安全线”,是构建中国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底线。

  据悉,此番率先划定的4条生态红线,旨在确保西藏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安全,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在西藏,一个个生态功能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以及各类自然保护区,就像一个个镶嵌在雪域高原的明珠璀璨夺目。截至目前,西藏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41.2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建立各类生态功能保护区22个。

  今天的西藏,不仅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幸福,更为重要的是,山川秀美、河流清澈、动物多样、植物繁茂。这里,碧水蓝天依旧,依然是世界上天然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