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乡村医生香九妹:迪庆藏区的“好门巴”

2015-10-10 09:42:48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祃璟琳


\
 香九妹

  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藏族老妈妈,她是乡亲们深深感激的“好门巴(藏语好医生之意)”,她是村民健康的“守护神”。她没有专家、医师的职称,却用一生诠释着救死扶伤的信念。她用脚步和汗水反复丈量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一遍遍拉近着人心的距离。她就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西当村的村医香九妹。

  1962年,16岁的香九妹以及其他两个藏族姑娘一起在云岭人民公社医院参加了15天的临床培训,成为了村里的“保健员”随后,她又在当地最大的矿石企业的门诊科里工作了5年时间此后,娇小的香九妹背起大药箱开始跋山涉水地为村民们看病送药打针,开始了赤脚医生的生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九妹所在的迪庆山区普遍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极其恶劣,农民看病都要走20多公里的山路,途经架设在澜沧江上的溜索,爬上3400米的飞来寺山垭口才能到公路边,坐车14公里才能到县城。很多病人往往因路途遥远而延误救治。香九妹把这些看在眼里,用自己的坚持为当地病患们带来了生的希望,也换来了村民们的信任。村民卓玛奶奶说,“我在路上,经常能在路上遇到九妹,因为她经常去给人家外出看病。看病我们都只信任她。”

  在山区行医最麻烦的就是缺医少药,几乎所有的药品都要到县城或云岭乡医院进货。刚开始,她到卫生院取药时,总要背着药箱滑溜索过江,每一次还要雇马帮驮运。药品多的时候,不得不多次往返于江边取药。此外还要不时为患者垫付药费。渐渐地,临近五个村落的村民都找香九妹看病取药。每次去距离最远的雨崩村出诊,通常要花上三天以上的时间,还要翻越海拔4120米的雪山垭口。由于路程较远,每次香九妹都会在那里住上几天,走家串户看病人,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香九妹把所有的汗水洒在了村村寨寨间的沟沟坎坎上,把所有的爱带给了十里八乡的村民们,这份坚持既来自于她的坚强与善良,也来自母亲的支持。提到母亲,年近七旬的香九妹眼里不禁闪起了泪花,思绪仿佛也回到了被母亲催促着出门为村民看病的年轻时代,“全家人只有妈妈最支持我。每次有人来喊我去看病,妈妈都催我快去,说家里的事情有她来慢慢做,乡亲的病情不能拖,做人要诚信,给村民看病更重要。”

  从医几十年来,香九妹自己都记不清医治过多少村民,只知道西当村的300多个孩子都是她接生的,很多家庭甚至祖孙三代都是她接生的90岁高龄的卓玛奶奶指着家里客厅墙上的三个镜框里的照片说“我们家祖孙三代都是九妹接生的”。拉着香九妹的手,卓玛奶奶的眼中充满了感激:“从我女儿到我的孙女都是香九妹接生的,九妹对村里帮助很大,我们希望她一直留在村子里。有她在,我们村里孩子的存活率大大提高。现在孕妇们都去县城医院生产,但之前香九妹都会帮她们定期做检查。”

  香九妹不但帮村民接生,还经常为产妇送去婴儿的衣物。即使在自己怀有身孕的时候,她也没有停下出诊的脚步,甚至冒险为村里的麻风病人诊治。她的两个儿子都是在出诊途中出生的,这一次,是她曾经救助过的村民们伸出了援手。在他们眼中,九妹是医生,更是亲人,“22岁的时候我自己也当妈妈了,那个时候我给人家接生,产妇没有母乳,我就用自己的奶喂她们(的孩子)。我的儿子就是在出诊的路上出生的,所以叫路生,现在他也当了村医,就是我让他去的。家里得有人接我的班给乡亲们看病。”

  现在,路生也继承了母亲的衣钵,从卫生学校毕业后就在澜沧江东岸的红坡村当了一名村卫生员,延续着母亲的嘱托。

  几十年来,香九妹不是没有过离开村子的想法。她曾经有机会成为一名机关干部或县医院的医生,但在权衡之后,香九妹还是决定留下来。她说,这是因为她是一名党员,是乡亲们的党员,“我21岁的时候入了党,是党教会我医术、教我要为人民服务,我看病不谈钱,就是为村民服务。”

  虽然一直照顾着附近的乡亲们,香九妹却没有照顾好自己家人。因为一次出诊,香九妹错过了老伴中风的最佳抢救期,从此老伴半身瘫痪。虽然心存遗憾,但香九妹却没有因此放下药箱,没有放下乡亲们。

  如今,柏油路已经修到了西当村的村口,路途遥远的雨崩村也成为了游客青睐的旅游地,村民们骑着摩托、开着车往返于村里和县城。年近七十的香九妹却保持五十年来的习惯,每天出诊为村民看病。路越来越宽,西当村的村民和香九妹的心也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