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境外媒体称中国藏区定居工程深得人心

2015-08-07 11:06:04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核心提示:27岁的苏克松南(音)以前住在帐篷里经常要遭受淋雨之苦,他说:“现在我们有了这幢大房子,并且要接待游客,这使得我们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藏族牧民泽交(后排右二)一家在政府提供的安居房前合 影。(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境外媒体称,在19岁的朗瑟桑珠(音)看来,当政府在几年前为其身为牧民的父母在中国偏远的大西南提供固定居所时,此前的游牧生活对他们来说并不浪漫。
 
  据路透社8月3日报道,“那里的生活很艰苦,在那里我们得不到发展,并且饱受贫困的折磨。”朗瑟桑珠在一次罕见的由政府组织的阿坝之行的路上如此告诉记者。阿坝是四川省的一个藏族聚居地。
 
  他说:“现在情况好了,我们不用再到山上放牦牛和马了,我们天天都在唱歌跳舞。”此前,他刚为一车中国游客表演了藏族舞蹈。
 
  报道称,中国希望让世界看到一幅积极的画面,其中一点就是让传统上以游牧为生的藏族人搬进定居点。政府认为定居工程可以使藏族人享受到医疗服务,接受教育,并且通过提供工作机会(比如参与旅游业)使他们受益于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
 
  8月2日,政府组织一小队境外记者前往阿坝,安排他们采访了政府官员和得到定居安置的藏族牧民,当然,全程都有政府监督。
 
  报道称,采访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藏族牧民向记者当众反对定居项目。27岁的苏克松南(音)的家正在经营一家旅店,她说以前住在帐篷里经常要遭受淋雨之苦。
 
  她说:“现在我们有了这幢大房子,并且要接待游客,这使得我们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报道称,中共阿坝自治州州委宣传部官员白迎春说:“在定居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完全没有强制一说。藏族牧民的生活很自由,并不像外界说的那样。他们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3日报道,在中国国新办安排的赴四川阿坝采访活动中,受访者都对政府的定居工程齐声赞好,与藏民村庄里可看到的“高举旗帜跟党走,昂首阔步奔小康”、“感党恩、报国恩”等口号相呼应。他们也肯定,有了定居点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医院和学校就离住家不远,宗教生活也不受影响,老人平日里在定居房中念经,青壮年去放牧或从事旅游接待。
 
  报道称,至于游牧文化是否因牧民搬入定居房而受到影响,按当地官员的说法,虽说是藏族民众定居房,但实际上并不影响牧民的游牧生活。据介绍,一个牧民一般有几个家,夏季生产住帐篷,冬天时住生产性用房或定居房,除了建设定居房,当地政府也给藏族人提供帐篷和包括太阳能照明设施、牛奶分离器和钢炉等“九件套”在内的棚内设施。
 
  据香港《星岛日报》8月4日报道,在四川阿坝,政府启动牧民定居工程,也顺势而为地让牧民重新选择生活——或继续从事畜牧业,或边放牧边做旅游,或转型服务业。随之而来的现代生活方式也席卷了这片土地。漫步在阿坝红原县瓦切镇的一排定居房前,有牧民在定居房一楼间隔开了一个大房间,出租给钢材厂做仓库;有牧民的定居房因为牧民家家有私家车以及自驾游愈来愈多,所以在定居房一楼开了洗车店;村里道路整洁,据说生活垃圾都被集中处理。马背上的牧民开起了越野车,草原牧歌也是从大型音响中播放出来。
 
  报道称,旅游业的发展和定居政策等带来了游牧社会形态的转变,这已不可逆转。有同行媒体问家有上百头牦牛的藏族牧民琼波(音):“帐篷与新房,哪个是家?”琼波说,老人是家里最宝贵的财富,老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而且他把粮食、财富放在新房里,新房就是家。
 
  报道称,牧民已把定居房当成家,外来者应尊重其选择。让记者庆幸的是,牧民开客栈、出节目时,把游牧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地推销出去;当地政府文化部门也在收集牧民的古老颂词、谚语等,并将其翻译成汉语以作交流传承。